徐敬之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1.徐敬之(1894~1971)又名徐源久。出生于山东省威海南虎口村。因家贫,幼年只读3~4年书便辍学务农。

1912年,徐敬之来大连,先后在日商开办的三大利油坊学徒、当职员,后又到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当植物油料采购员。因为每天和大豆打交道,凭眼、手、口便能断定大豆的品种、质量、水分和含油率,成为大连的大豆行家,使油脂业成为他一生中发家致富的主业。1926年,与人合股开设东和长油坊,他相继解决了从东北各地廉价购进的火烧豆、水豆、冻豆的榨油技术,获得高额利润。他不满日本殖民当局的经济统治和繁多的苛捐杂税,1937年将大量资金转移到关里,相继在烟台、威海、北京、天津、上海、香港等地办企业,购置房地产。所办的企业有:东和长油坊、复昌盛油坊、福聚恒油坊、德和长商店、更生运动鞋厂、兴业窑厂、永和长铁行、隆裕稠缎庄、东和长陶瓷厂等。总资本250万元。

1945年大连解放后,徐敬之从烟台回到大连。1946年,在沙河口区经营解放前置办的70亩果树园。1950年,出任公私合营联合油脂厂副厂长,亲自设计改造了干蒸机,试验成功一种新的榨油法,使每百斤大豆出油由9斤左右提高到14斤左右,创造大连市大豆出油率新成绩。1955年又与工人一起试制成功用铁圈替代油草榨油,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成本降低38%,当年为企业增收600多万元。

1956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徐敬之带动私方人员将私营油脂厂全部并入地方国营旅大油脂总厂,还把自己代管的几十家联合企业的帐外生产资料和物资(榨油机900台、窝炉30台和其它设备),均按铁价计算交给工厂,把个人房产(年房租达4万元)和银行存款4万元,都投入到工厂,以支援扩大再生产。另外拿出5万元作为私股投入到资金周转困难的大连公私合营棉织厂。

抗美援朝期间,徐敬之捐出大部分个人积蓄购买飞机、大炮,动员夫人卖掉金银首饰购买爱国建设公债。

徐敬之热心赞助社会公益事业。大连解放前,他先后参加了“红十字会”和“道德会”等慈善团体。对“道德会”办夜校、设立戒烟所、开办缝纫厂均积极予以资助。他还集资创办大连育婴堂,自兼堂长,解决了弃婴的生存问题。他在威海家乡捐款修建了南虎口村高级小学、温泉汤西佛山小学、凤林小学和威海市金线项中学,并在这些学校设立奖学金,鼓励学生好学上进。这些义举载入了《威海市志》。1953年,大连市工商联集资创办新华初级中学,他捐款5000元,并按月捐款补贴学校开支。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他主动购买10台缝纫机,捐赠给各区工商联,组建工商联家属生产互助组生产自救,帮助困难户解决生活困难。

1954年以后,徐敬之先后被选为大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宁省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大连市第四届人民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工商联合会执行委员,大连市工商联合会副主任委员,大连市民主建国会委员等职。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他被隔离审查,银行存款被冻结,并加上许多莫须有的罪名关押1年之久。临终前嘱咐家属,一旦被冻结的银行存款返还,除少部分留给妻子作生活费外,都捐献给社会公益事业,不要子女继承遗产。

1971年,徐敬之因病于大连逝世,终年77岁。

1978年3月,大连油脂总厂为徐敬之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给他平反昭雪,肯定他是一位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工商业者,是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反帝爱国的民主人士。他的家属按他的遗嘱,向大连市民主建国会和市工商联捐赠2万元人民币。

2.徐敬之(1897——1933),原名田植银,别名田桂函,化名老徐,枫桥新庄田家人(今属赤壁人)。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月日月加入中国共产党,3月任枫桥团农民协会执行委员,4月,组建枫桥团“农民自卫团”。9月,徐率“农民自卫团”参加鄂南农军第一纵队,准备秋收暴动。暴动失败后,徐带领枫桥一带党员、干部转移到沔阳,从事地下革命活动,并建立了杨家垴区委。

1929年2月,徐返回蒲圻,相继恢复茶庵岭、柳家山、羊楼洞、望夫山、南冲门、随阳山等党支部。5月,任中共蒲圻县委书记,后任鄂南特委委员。9月,徐等到嘉鱼县谷花洲发展组织,建立了一支百余人的游击队。12月举行暴动,抓诠了土豪劣绅李大华、肖世梅、陈本昌、王龙兵和沔阳逃往嘉鱼的大土豪李公柱、汉口警察局巡官李茂勤等,全予处决,鄂南一带为之震动。

1031年3月,中共蒲圻中心县委成立,徐任书记,领导群众,发展党的组织和革命武装,建立革命政权,扩大苏区,进行土地改革,使鄂南成炎湘鄂赣省的大后方,蒲圻成为鄂南的革命中心。1932年初,徐改任副书记兼蒲圻县委书记。

1932年3月,国民党政府军向蒲圻苏区发动全面“围剿”。9月,徐带领导县委机关、区乡干部、红军家属和后方医院伤病员共300余人组成“避白团”转移崇阳、通城、修水等地。1933年初,徐在江西万载被保卫局当作“改组派”错杀。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