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光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肖光琰(1920~1968)出生于日本。祖籍系福建省福州市。1942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研究生。以后担任助教、助理研究员、研究员。1947年8月起,在印底安那州美孚石油公司工作。1950年12月,带着在美国从事石油工作的经验和科研资料,怀着建设祖国赤子之心毅然回国。他的妻子和子女由于长期生活在国外,回国后生活和语言都不太适应,他克服了这些障碍,投身祖国的石油工业和科研工作。1951年到东北科学研究所大连分所,即现在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期间,曾任研究员、研究室主任、研究所第一届和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并兼任旅大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当选为辽宁省政协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肖光琰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初期,积极从事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学研究领域的创建工作。曾领导并参加了催化叠合、催化裂化、固体酸催化剂等研究课题;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报告和论文29篇,对该所后来发展成为石油研究基地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64年,他积极参与氢异构裂化催化剂的研制工作,并取得成功。他十分重视提高科研队伍的素质,热情参与中国石油科研规划的制定和科技队伍的培养工作。他对年轻同志要求尤为严格,所指导的专业科研人员,不少人成为我国石油科研领域中的骨干力量。

“文化大革命”中,肖光琰遭到严重迫害,1968年12月11日,被迫害致死,终年48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肖光琰冤案得到平反昭雪。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