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诗
【简介】刘兴诗,是四川德阳人。1931年5月8日出生于武汉。地理专业,主要研究第四纪地层学及地貌学。先后在北京大学、华中师范学院、成都地质学院任教,并任其他学院、研究所职务,教授,研究员。中国科学文艺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作家协会副主席。1945年发表第一篇作品,60年代初开始业余创作,迄今在境内外出版72本书,1600余篇其他作品。在海内外获奖89次,两本书列为全国红领中读书读报推荐书。《美洲来的哥伦布》被评为中国科幻小说重科学流派代表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世界科幻小说协会会员。曾任中国地质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等职。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表彰为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被有关单位评选为“孩子们最喜欢的科普作家”等。共出版图书100余种。
七十多岁的刘兴诗是解放后中国第一代科幻作家,也是世界科幻作家协会第一批中国会员之一。或许正是因为经历如此丰富,饱受磨难的中国科幻事业也给他留下了难以言述的复杂感受。刘老师特别珍惜如今这种宽松的创作环境,对于科幻圈内部个别存在的缺乏开放包容精神的事情也一直持批评态度。
第一次科幻大潮时,他就创作了《美梦公司的礼物》等少儿科幻作品。第二次大潮中,刘兴诗推出了一篇很有特色的作品《美洲来的哥伦布》。该作品与《珊瑚岛上的死光》并列为当时硬科幻与软科幻两个流派的代表作。该作品讲的是一位苏格兰青年为了证明四千年前印弟安人曾凭独木舟从美洲驶到欧洲,独自一人在无任何现代化设备可以籍凭的条件下,驾独木舟横渡大西洋。这篇既无神秘事件,又无高新科技发明的小说能成为硬科幻的典范,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因为它讲的虽然不是任何一种具体的科学技术,但却是层次更高的科学方法论问题——“判决性实验”的问题。而且,它还是一篇科学主题和社会主题结合得很好的作品。它讽刺了白人至上主义,因而在当时的殖民地香港引起轰动。
从八十年代末开始,他就在不同场合下提出过两岸合办科幻组织、合办笔会、合办全球华人科幻奖项、相互交流出版资源等四项建议。
刘老师认为,优秀的中国科幻应该具备文学性、科学性、民族化和联系现实四个要素。文学性和科学性涉及作者的自身素质,而不是朝夕之功。但民族化和联系现实则属于创作方向问题。现在不少作者爱写半土不洋的作品,或者动不动就是外星人,刘老师对于这两点很反感。他说,他也写过一些外国题材的作品,但作为职业地质学家,作品中写到的那些地方他基本都是亲自去过的,对那里的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色有第一手资料。而现在许多作者在写外国故事时一看就是闭门造车。最近,西安的未来出版社请刘老师策划一套“西部科幻丛书”,刘老师就提出,作品一定要写出开发大西部中将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且一定不要有什么外星人夹在里面。刘老师还认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如房改、失业或者中国足球何时冲出亚洲等等都可以成为科幻小说的题材。刘老师不仅这样想,而且不顾高龄体弱,还亲自动笔进行过尝试。刘兴诗是地质学家,因此他的作品都有相当扎实的地质的专业背景以及科学家特有的严谨推理,科学求证的作风,无论为人为文,都值得现今的年轻作者们学习借鉴。
【主要作品】美洲来的哥伦布(1980年),星孩子(1981年),蛇宝石(1983年、1993年),虎孩(1987年).辛伯达太空浪游记(1989年),偷梦的妖精(1994年),与狼相处的日子(1997年),祖母绿女神(1997年),祖母绿宝石(1998年),西天游记(上卷,1998年),修改历史的孩子(1999年),象童(2000年),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一至四)(2000年),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
【其他作品】失踪的航线,20世纪的来信, 一根臀木魔镜,美梦公司的礼物,北方的云 ,小白海豚,陨落的生命微尘,航道上的磷光,陨落的生命微尘,王先生传奇。
【获奖情况】获奖89次,其中国际奖1次(美术片《我的朋友小海豚》获1982年意大利第12届吉福尼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荣誉奖、意大利共和国总统银质奖章);海峡两岸奖1次(童话《偷梦的妖精》获1989年海峡两岸第一届中华儿童文学创作奖二等奖);3本全国推荐书。童话《星孩子》、小说《虎孩》分别列入1983年、1988年全国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推荐书;科普读物《考古之谜博览》列入1994年"让精神世界更美好"推荐书;小说<蛇宝石>,科幻小说<辛伯达太空浪游记>列入少年儿童出版社"少年文库",<蛇宝石>还被台湾天卫文化图书公司列为历年最佳3本读物之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