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沌阴阳说
战国时期,认为天和地是在浑沌中阴阳作用而诞生的见解已经存在。而最早明确论述天地和日月星辰起源和演化的,应推朔至西汉时代淮南王刘安等人写成的《淮南子》,在《淮南子天文训》中(白话的)说:“天地形成前,一片浑沌空洞,这一阶段称为太始。 在这种空的情况下,道就开始形成了。有了道,空才生成宇宙,宇宙生出元气。元气有一条界线,那清轻的相互摩荡,向上成为天;那重浊的逐渐凝滞,向下成为地。清轻的容易团聚,重浊的不容易凝结。所以天先成,地后定。天地的精气结合而分为阴阳,阴阳的精气分立而成为四时,四时的精气散布出来就是万物。阳气积聚的热气变成火,火的精气变成太阳。 阴气积聚的冷气变成水,水的精气变成月亮。太阳和月亮过剩的精气是星辰。”
现代阴阳新观念
现代阴阳新定义
.阴阳的科学化新观念
1."阴阳"与"对立统一"的种属关系
在哲学和逻辑中与阴阳概念联系比较密切,并且最为接近的就是"对立统一关系"或"矛盾".
对立统一是两事物或一事物内部对立着的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的关系;
矛盾关系是在同一个属概念下两个种概念之间的一种不相容关系.这两个种概念就是阴和阳.
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的一种划分或细分,两者是种属关系.对立统一规律是"阴阳"的上位属概念,阴阳则是对立统一的两个下位种概念.
阴阳是互不相容又紧密联系的两个对立面的一对性态或属性.阴阳的内涵互相否定,一个概念"阴"肯定对象的阴的属性,另一个概念"阳"则以否定阴概念所肯定的属性,作为阳对象的属性;
阴阳的外延互相排斥,又相互互补,其总和等于它们最邻近的属概念的外延,即两个种概念外延的和或并.
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中两个不同性态,属性的一对哲学或逻辑范畴的概括,就是两事物或一事物即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反相承的一对并列的种概念.
阴阳是属性,是性态,是事物特性相对或相反性态的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是一对事物或同一事物两个方面,两种性态的表现.
2.阴阳的科学(热力学)定义:
阴阳的科学新解:阴阳是"对立统一关系"或"矛盾"的两个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相互对立的两个下位种概念.
定义:如果集合Y与Y'(或事物,对象)是互补集,即Y∪Y'=U,Y∩Y'=0,
且集合Y满足,EdS≥界限值A域,或pdS≥分界值B域,则集合Y叫"阳";
若集合Y'有,EdS<界值a,或pdS<界值b(可以是平均值,中位数,众数,或是自然的或人工的分界线),则集合Y'是"阴".
U是全集,是阴阳的上位属概念,即"对立统一关系"或"矛盾"的集合整体,总体.
即若事物或集合Y的 EdS(或pdS)高,或EdS(或pdS)>界限值域(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则该对象Y集合是阳;
如果集合Y'的 EdS(或pdS)低,或EdS(或pdS)<分界值集,则该对象Y'属阴.其中,E=(1/2)mv2+Ep是能量,或量子关系E=υh,p=mv是动量,dS是熵(或EP,P是无序度).
阴阳还可以用模糊集来定义.有了阴阳概念的科学定义,及其逻辑关系的新发现,将使中医中寒热与虚实等概念的科学化成为可能,它们的表述与阴阳类似.
3.阴阳的整合与还原的统一:阴阳集,阴阳元,阴阳分维.气,阴阳的统一性,显示了统一化的认识论"物质(阴)与精神(阳)的统一",物质与意识(信息)的统一,量子论"粒子(阴)-波(阳)的统一",二象性的统一;有序-无序"双大循环"的统一等----霍隆.
测度、测量阴阳
数理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