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揆
解释一揆的本意是指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后来也泛指百姓、土著、当地势力人士等等非政府组织因某些目标而集结之团体。
历史人民对于领主统治的反抗称为「一揆」,在日本十五、十六世纪也是很盛行的,一揆原先的意思是指团结,到後来泛指农民对统治者的反抗,通常在欠收的时节,或者是人民苦於高利贷的剥削会发起暴动来要求取消年贡,或是要求借贷契约无效的「德政令」。
农民的斗争称为「土一揆」如果是一向宗教暴动的话称为「一向一揆」。 第一次大型的抗争是在1428年的正长德政一揆。
在京都兴起波及到近畿一带後来甚至还有驱逐国主的「国一揆」
在战国时代的话有 1563 年天文元年兴起的三河一向一揆;1570元龟元年的伊势长岛一向一揆,1572年对抗谦信的越中一向一揆而摄津的石山一向一揆则延续到 1580年。
PS:其实一揆得定义没有这么浅薄,但战国时代的一揆大都是宗教家(日莲、本愿寺等)为了自己的利益所发起的农民战争,也实让许多大名头痛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