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盐菌性食物中毒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嗜盐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沿海一带颇为多见,病原为一种嗜盐性细菌,学名为肠炎假单胞菌。嗜盐菌亦称副溶血弧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的多形态杆菌,在含盐3%的培养基中生长最为适宜。对酸敏感,对低温的抵抗力较强。在海水中能存活47天以上,但在淡水中存活不超过2天。本菌可分为25个血清型,其中H、E、B等型与食物中毒有关。

本病主要流行于夏秋两季,男女老幼均可患病,但以青壮年为多。病后免疫力不强,可重复感染。病因是由于食用了污染的海产品及肉禽类腌制品等所引起。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空肠及回肠的轻度糜烂、胃粘膜炎、内脏(肝、脾和肺)淤血等。

本病潜伏期短,最短3小时,最长26小时。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发热、呕吐等。腹痛一般较其他肠道感染病为重,多呈阵发性绞痛,常位于上腹部、脐周或回盲部。腹泻每日3~20余次不等,大便性状多样,多数为黄水样或黄糊样,粪便呈血水样或洗肉水样的情况较其他食物中毒多见,部分病人的粪便可为脓血样或粘液血样,但很少有里急后重。由于吐泻,常可致失水现象,重度失水者可伴声哑和肌肉痉挛,个别病人可见血压下降、面色苍白或发绀以至意识不清。近年来国内报道的嗜盐菌性食物中毒临床表现不一,可呈典型胃肠炎型、菌痢型、中毒性休克型或少见的慢性肠炎型。

病原菌在粪便中消失极快,多数在第二天即为阴性,仅少数持续2~4天。本病病程1~6日不等,可自限(不治而愈),一般恢复较快。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