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镇
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河洛镇
【地理位置】

河洛镇隶属于河南郑州巩义市,位于巩义市东北部黄河与伊洛河交汇处,南依嵩山,东接荥阳,北临黄河,是河南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

镇,也是巩义市农业和旅游业最有开发潜力的乡镇之一。总地势南高北低,依次是山地、丘陵、河滩。临滩有一排宛如莲花的山头,即谓有名是莲花山。镇域面积7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万亩,其中黄河滩涂1.5万亩,旱岭地2万亩,属浅山丘陵区。[2]
【历史沿革】
1996年8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沙渔沟乡设立河洛镇。2005年撤销河洛镇、南河渡镇,设立新的河洛镇。原南河渡镇辖12个村委会,12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325人,面积59.71平方千米。现河洛镇辖17个村委会,12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185人,面积71.84平方千米。
【历史人文】
该镇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洛河横穿全境,并在此流入黄河,清浊二水激荡交融之处形成太极奇观,流传着“龙马负图出于河,神龟背书出于洛”和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而画八卦”的美丽传说。
洛黄交汇的“洛汭”地区,是炎黄子孙最早繁衍、生息之地,也是远古帝王修坛沉壁、禅让祭天之所,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所形成的河洛文化被称为华夏文明之源。
近代,从这里走出了一生恪守“戏比天大”信仰、声音传遍大江南北的人民艺术家常香玉,民国时期分别任安徽、河南省主席的刘镇华、刘茂恩兄弟,著名版画、书法大师陈天然和共和国第一任女总理吴桂贤。
【资源优势】
自然景色怡人,名胜古迹众多。东面的大辟山与西面的神都山遥相呼应,形成一个数里宽的“天阙之门”。这里南面十里洛水如画,北部一脉大河东流,期间沟壑奇秀,滩陌平阔,自然风光秀美,被郑州市确定为重点旅游建设项目。历史上的巩县八景中,什谷异流、洛口春游、邙岭秋色、石窟晚钟四景都在神都山下。伏羲八卦台、兴洛仓、烟雨台、北魏石窟、兴佛寺、刘振华庄园、香玉故居、香玉坝等文物古迹、文化遗存灿若星汉。其中尤以始建于公元471年的北魏石窟最为著名,1982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洞窑5个、千佛龛1个,摩崖大佛3尊、摩崖造像328个、佛像7743尊、碑刻186篇,特别是“帝后礼佛图”、“莲花飞天藻井”等浮雕以其构图完美、雕刻细腻、保存完整的特点成为全国石窟中的绝世珍品。
该镇区位优势明显,城镇功能完善。处于郑州、洛阳、焦作三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之间,位于中原经济隆起带的核心地段,地理位置极其优越。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横贯东西,焦巩黄河大桥飞架南北,规划中的巩登高速公路在此与连霍高速公路相接,镇区距新郑国际机场仅一小时车程。城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截至2005年,“户户通”比例达到85%,镇区主干道路灯及行道树达到全覆盖,高标准建成农民休闲健身园8个,基本实现了垃圾清、污水清、路障清、路灯明,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和数据通信网络功能完备;教育条件不断改善,通过资源整合,建成全市唯一一所镇级能够完成9年义务教育、实行双语教育和多媒体教学的中心学校,建筑总面积达到2万平方米。此外,还拥有11万伏和3.5万伏变电站各一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农业发展】
农业独具特色,经济效益凸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利用独特地理和气候条件,按照猪、沼、果一体发展的模式,发展以石榴、桃、杏为主的小杂果基地,建成万亩“河南省无公害水果基地”,并在国家工商总局登记注册了“南河渡牌”商标,实现了品牌化经营。通过人工育林的方式,到2005年,建成包括防风固沙林区、水土保持林区、石榴种植园区、小杂果休闲观光林区、人文景观区、湿地鸟类保护区、娱乐休闲区等7个功能区总面积达到2万多亩的省级森林公园,其中栖息野生动物100多种。此外,还建成了虎啸山高效农业观光示范园区,重点发展了银龙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宏丰果品有限公司、黄河渔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一区、一园、一品牌、三龙头”的农业发展格局。以此为依托,以“吃、住、游”为主导第三产业已初具规模,河洛文化景区已经成为人们访古、探幽、休闲的理想之地。
河洛镇经济以农业为主,围绕“南治山、北治滩”的发展思路,结合自身特点,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截至2005年,黄河滩区新发展速丰产林1500亩,种植优质大豆10000 亩,养殖水面1000 亩,已成为巩义市最大的水产养殖基地;南部山区种植核桃树1000余亩,种植大枣和嫁接酸枣30万株,年产大枣15万公斤;有现代化养猪场5个,年出栏生猪11000头,规模养牛场1个,年产肉牛400头。
【工业发展】
河洛镇工业起步早、发展快,素有“耐材之乡”的美誉。民营经济发展迅猛,拥有各类工业企业100多家,初步形成了耐材、净水剂、化工、机械、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其中耐材、净水剂已成为全国、全省的重要生产基地和“产、学、研”基地。辖区内的巩义市生态经济园区是经市政府批准的重点工业园区,水、电、气和道路已经配套到位,截至2005年,已有太龙药业、今麦郎饮品、河南维雪啤酒等一批超亿元重点项目入驻,使该镇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与此同时,河洛镇一直十分重视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并成立了招商服务中心,实行“一门式”对外、“一站式”服务、“一个窗口”收费。
在抓好农业经济的同时,河洛镇瞄准“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的目标,依靠创新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到2005年,河洛镇已聘请知名专家、顾问12名,建成产学研基地3个;企业发展到231家,行业有机械、化工、耐材等10 多个。[1]
【下辖村】
下辖村[3]
七里铺村
双槐树村
滩小关村
仁存沟村
沙鱼沟村
洛口村
金沟村
源村村
英峪村
胡坡村
鲁村村
寺沟村
黑叶沟村
官殿村
西石沟村
柏沟岭村
荣脑村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4])
总人口
21448
男
10536
女
10912
家庭户户数
5630
家庭户总人口(总)
21410
家庭户男
10513
家庭户女
10897
0-14岁(总)
5815
0-14岁男
2907
0-14岁女
2908
15-64岁(总)
13419
15-64岁男
6673
15-64岁女
6746
65岁及以上(总)
2214
65岁及以上男
956
65岁及以上女
1258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0530
山东烟台莱阳市河洛镇【地理位置】
河洛镇位于莱阳市北部,北倚旌旗山,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山地丘陵地带。总面积60.5平方公里。辖39个行政

村。2006年底总人口2.45万人,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90万元。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2.3亿元。粮食平均亩产373公斤,总产865万公斤。农业总产值2.4亿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7052万元,林果业总产值5323万元,畜牧业总产值11241万元,渔业总产值50万元。2006年人均纯收入5650元,人均居住面积30平方米。[6]
【特色产业】
河洛镇大力推行“三二一”(户均三亩菜、二亩果、一头奶牛)富民工程,形成了以蔬菜、果品、奶牛为主导的特色产业结构。截至2003年,共有基地菜7000亩,无公害蔬菜3000亩,蔬菜生产主要面向加工企业,形成了以恒润、恒泰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产业,产品包括冷冻蔬菜、低温油炸食品、调理食品及水产品等四大类, 95%以上出口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1200万美元;特色果品众多,传统特产河洛板栗年产60万公斤,新开发台湾黄金梨、新高梨3000余亩,产量高,销路好。奶牛养殖业已形成规模,奶牛存栏达到4800头,年产鲜奶1.2万吨,年创收3000万元,成为莱阳市奶牛养殖第一大镇。
【招商引资】
河洛镇党委政府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服务意识,通过硬环境建设提升档次,坚持国内国外两线出击、以商招商等措施,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03年完成工业投入1.45亿元,重点培育了恒润、恒泰、莱阳市塑料制管总厂三大骨干企业,扶持了光明冷藏厂、圣源食品冷藏厂、烟台双盛食品有限公司等发展后劲足的中小企业,使工业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该镇本着“莱阳以外都是外”的原则,积极引进外资,引进了小贝乐儿童用品厂、紫金阁艺术有限公司、青岛晟海渔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烟台明星建材有限公司等项目。2003年合同利用外资105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2万美元,出口创汇1042万美元。[5]
【下辖村】
下辖村[7]
河洛村
朱江村
赵家疃村
唐家洼村
贺家沟村
观音庙村
泊麦口村
李家楼村
李家营村
马崖口村
朱家庄村
神山后村
赵家埠子村
范家埠子村
小埠村
沐浴村
大路村
大龙川沟村
麻姑顶村
大山后村
苇夼村
河北村
张家庵村
北于格庄村
闹沟头村
胜利庄村
青石山村
半坡村
杏花村
莱山夼村
于家岚村
冶房村
侯家疃村
周家枣行村
东于家疃村
西于家疃村
洼子村
落角石村
杨家河村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8])
总人口
26302
男
13167
女
13135
家庭户户数
7541
家庭户总人口(总)
25538
家庭户男
12945
家庭户女
12593
0-14岁(总)
5670
0-14岁男
3046
0-14岁女
2624
15-64岁(总)
18515
15-64岁男
9189
15-64岁女
9326
65岁及以上(总)
2117
65岁及以上男
932
65岁及以上女
1185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4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