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口
道口
dàokǒu
[crossing;road junction] 铁路轨道、公路与另一条铁路轨道或公路的平面交叉。
道口,地名,河南省滑县县城,位于河南省东北部。盛产道口烧鸡。
道口镇地处滑县西北隅,古黄河金堤之上,是滑县县委、县政府驻地,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辖区面积17.9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3个街道办事处,居民8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17600人,耕地面积一万亩。
道口镇是一座具有1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镇,历来商贾云集,日进斗金,素有“小天津”之称。因特色“道口烧鸡”而闻名国内外,“道口烧鸡”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型”四绝,被国家评为“中国名牌产品”,誉为“中华第一鸡”。
道口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道口镇西邻京广铁路、107国道和京深高速公路,南靠新荷铁路,西北与浚县相邻,东、南分别与城关镇、小铺乡相接,新(乡)濮(阳)公路,安(阳)、长(恒)公路交汇于此,交通极为发达。镇辖10个行政村,达到了村村通公路。全镇35条大街小巷纵横交错,为全镇工农业生产和商贸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
镇域经济形成了造纸、纺织、烧鸡食品加工、电线电缆、塑胶制品等五大支柱产业。同时,电子、建材、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也已初具规模。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全镇人民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各项建设硕果累累,道口镇先后被评为“河南省科技示范乡镇”、“河南省明星乡镇”、“河南省先进乡镇”及省级“六好”乡镇党委等荣誉称号。
道口镇代码:410526100
2006年,辖10个村:东关村、五星村、河西村、顺南村、顺北村、南街村、西街村、程文庄村、白庄村、军庄村。
道口烧鸡
和桶子鸡的皮脆肉筋形成鲜明对比,道口烧鸡的软烂酥香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豫北滑县道口镇,素有“烧鸡之乡”的称号。“义兴张”、“胡记魁盛合”的道口烧鸡,象金华火腿、高邮鸭蛋、北京烤鸭一样,在全国食品中独占鳌头,并且誉满神州,名扬海外。道口烧鸡具有五味佳、酥香软烂、咸淡适口、肥而不腻的特点。食用不需要刀切,用手一抖,骨肉即自行分离,无论凉热、食之均余香满口。道口烧鸡创始于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道口烧鸡的制作工艺遵循“八料加老汤”的秘诀,使用陈皮、肉桂、豆蔻、白芷、丁香、草果、砂仁和良姜八种佐料。其“色、香、味、烂”被世人称为四绝。
走进滑县道口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鳞次栉比的店铺门前那雄鸡玉立的大幅烧鸡广告,店外豪宏雄霸的书法招牌和店内飘溢出的那沁人心脾的烧鸡香味令游人不禁驻足而立,流连忘返。每天,自“雄鸡啼鸣”之始,从这个中州古镇精心加工制作出来的无数只烧鸡“飞”往黄河南北、长城内外......
“金鸡”誉始大清国
道口烧鸡,因盛产于滑县道口镇而得名,始创于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扬名于乾隆中期,曾被乾隆皇帝赞为“天下佳馔”,300多年来享誉八方,畅销各地。据《滑县志》记载,在开始的100多年时间里,由于技术条件差、产品没有特色,道口烧鸡生意并不兴隆。到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现在的“义兴张”烧鸡第八代传人、烧鸡大师张存有的先祖张炳,一次在大街闲逛,偶遇一位曾在清宫御膳房作过厨师的老友,得知了“要想烧鸡香,八料加老汤”的秘诀。于是,张炳按其用法、用量烹制,制出的烧鸡果然大有成色。在长期的制作实践中,他又对原料选用、宰杀退毛、开剖加工、撑鸡造型、油炸烹煮、用汤下料、掌握火候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改进,总结出一整套成功的经验。当时,张炳的烧鸡以其“色、香、味、烂”被世人称为四绝,远近闻名,并定铺号为“义兴张”。自此以后,道口烧鸡一代一代地传下来,既传家珍绝技,又传百年老汤。张炳的世代子孙,继承和发展了祖先的精湛技艺,使“义兴张”烧鸡一直保持着独特风味。清嘉庆年间,道口烧鸡更是成了清廷的贡品。
现今的道口镇面貌大改,街道比以前繁华,商场超市规模也越来越普遍,丹尼斯百货的即将建成给道口镇越添了几分城市化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