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本
1.历史人物(明)(?~1431) 明初大臣。字致中。东阿人。明洪武年间,张本以国子监生授江都知县。燕兵攻至扬州时,御史王彬据城坚守,被守将所缚,张本则率领父老迎降。朱棣十分赞赏张本,任命他为扬州知府,不久升为江西布政司右参政。永乐四年(1406),被任命为工部左侍郎,但不久因奏牍书衔有误,降职为工部右侍郎。永乐七年,皇太子监国,提拔为刑部右侍郎,督北河航运。在任上,不畏权贵,敢于打击豪右奸臣,还亲自到北河视察工作,保证了漕运,船只畅行无阻,由于政绩出色、清正廉洁,深受明成祖和太子的赞赏。永乐十九年,明成祖准备北征蒙元,以解除对明朝的威胁,派张本协同王彰到直隶、山东、山西、河南督造车辆船只。次年,成祖北征,命张本督运粮饷,为北征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仁宗即位,拜张本为南京兵部尚书兼都察院事。他多次畅谈时政得失,请求严饬武备,深得仁宗的嘉赏。宣德初年,工部侍郎蔡信请求征军匠家口隶锦衣卫。张本认为不可。宣宗认为张本说得很对,没有采纳蔡信的建议。宣宗的叔父汉王朱高煦发动叛乱,宣宗亲征,拘捕高煦父子后,班师回朝。宣宗命张本抚缉余众,究查余党。当时京畿一带的军民为养官马所累,张本请求分牧于山东、河南和大名诸府。宣宗同意,山东、河南自此开始养官马,减轻了京畿军民的负担。宣德四年(1429),张本兼太子宾客。户部以官田租税减少、经费不足为由,请求减少京外官、生员和军士的俸禄。宣宗认为军士很艰辛,不能减少,把这一建议交给群臣讨论。张本等大臣认为不能减少,宣宗才下定决心。当时,诸边粮食连年丰收,京师一带则粮食紧缺。张本建议用丝麻布帛到诸边换取粮食,多的时候换谷三四十万石,少的时候也能换十万石,库藏很快充实起来,边疆地区的物质生活也有改善。宣德六年(1431),张本死于任上,朝廷赐赙三万缗,厚加安葬。
2.历史人物观津(今属河北)人,字敬之。生卒年不详。金宣宗 贞祐元年(1213)癸酉科状元。
张本中状元后,历官翰林学士,后入燕京长春宫(今北京 白云观)为道士。张本工书法,尤其擅长大篆、八分两体。余 事不详。
3.四川省计生干院高级美术师1935年1月生,江西万载县人。从小喜爱美术,1949年9月,考入部队文工 团。进军西南后,1951年调长春军医大学学习医学美术。1953年起,先后在北京、重庆、 成都等地出版社及医学院校从事美术编辑和教学工作。现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计生干院高级美术师。《三峡人家》、《白描花卉》参加庐山全国书画讲学会,作品被 收藏。《虎》入选日本第49回国际书画展,并选入《作品集》。《梅雀图》、《巴山秋韵 》发表于《时代生活》月刊,并发表署名评介文章。《迎春》入选《新世纪中国诗书画印 大观》、《蜀山拾景》入选“铁流杯”中国书画大赛获红叶奖,《巴山秋韵》入选《中国 当代诗书画印精品集》。《永载史册的一笔》入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四川美术作品 展。《云谷飞瀑》入选新加坡“腾飞杯”中国全国精品书画创作比赛。《傲雪》入选首届 “冰雪情”海内外书画名家邀请展并被聘为展事顾问。书法《杨州竹枝词》入选现代国际 临书大展。《行草》入选庆祝中国工会成立7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获一等奖。《马寅初反批 判词》入选全国计生系统首届书法比赛获一等奖。《行草》入选四川省书法作品第二届新 人新作展。部分代表作及简历入选《中国当代美术书法家汉英辞典》等辞书。
4.修辞手法
“张本”是指事先为事态的发展作好布置,也指文章的伏笔。
铺垫是陪衬、衬托的意思。“作铺垫”是指作者对文章的情节发展一个衬托或陪衬,从而达到使故事的发展不使读者感到太突然。
“伏笔”是指作者在叙述中,对将要描写的人物,事件预先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
三者的关系是:“张本”包涵“作铺垫”和“设伏笔”这两种叙事的技法。作铺垫重在衬托或陪衬,目的是不让读者感到太突然,对事物的发展难于理解;作伏笔重在提示或暗示,其目的是使文章前后呼应,从而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