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佛寺镇

一、湖北省武穴市石佛寺镇石佛寺镇镇政府驻石佛寺,人口62036人,面积104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29个村委会:石佛寺、陈德荣、冯秀、武山寨、杨林、李世英、贾家、胡罗玉、湖南贩、魏高邑、机车下、蔡启常、杨民望、朱华、宋巷、苏天一、孙福二、董官房、观音湖、连湖、王胜祖、伊家桥、董家山、峨山、朱河、张岭上、鸡公岭、胡家垅、胡福泗、游家咀。
石佛寺镇原是一座石寺,因寺内供有石佛,故称石佛寺。新中国成立后,为历届区、社、镇党政机关所在地。一九八七年撤区设建制镇。全镇辖29个村,一个居委会,总人口57678人,汉族。其中农业人口55565人,占总人口93.35%。
石佛寺镇位于武穴市中部偏南。四周与五镇二处一场接壤。版图面积104平方以里,与武穴横岗山相距44公里,与黄州共坡赤壁隔144公里,距武汉220公里,离武穴城区15公里。
全镇丘陵、滨湖各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年均气温16.8℃,常年降雨量1342毫米,无霜期263天,土壤粘、酸、肥力中等偏低。水利设施基本完好。耕地55583亩,60%旱涝可保丰收。农副产品种类多达30多个,曾是全国闻名的“油菜之乡”、“杉林速生产基地”、蜜桔被列为黄冈市之最。 年产亿斤优质稻,四万斤油菜籽,百万斤皮棉,八百万斤水产品,千万斤水果,五万头肥猪,农业总产值达5亿元,人平纯收入2253元。1992年被国家定为湖北省第二期农业综合开发公司。
石佛寺已形成水、陆、铁路东西交错南北贯通的交通枢纽。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三长交汇”:国内最长的铁路——京九铁路,最长的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最长的河流——长江等3条交通大动脉在镇内纵错。
石佛寺镇资源丰富,依托水资源优势,大兴水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别具一格的水产强镇之路。全镇现拥有精养水面1.2万亩,发展水产、水生、水禽3大类作物养殖品种达20多种。主要品种有河蟹、鳜鱼、鳝鱼、珍珠、莲籽、莲藕、菱白等,产品销往全面各大中市场。
石佛寺镇环境优美。市级魏高邑农业科技园成为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的新高点;武山湖旅游渡假村景色怡人,是广大宾朋休闲、滴、桔、李、桃艳丽俊俏,红、黄、绿异级纷呈。镇里重点保护文物有樊哙城、女儿城、梳妆台、王家垴古墓群,龙表山古墓群可供游览。全镇共有小学29所、中学3所,共有教职工340人;有医疗机构5个,共有医务人员190人;镇内电力、通讯、有线电视等设施完善。
河南省南阳市石佛寺镇全球最大的玉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石佛寺镇;位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西北约10公里处,东依207国道,南临312国道,

北枕伏牛山南麓,宁西铁路穿境而过。清澈充沛的赵河似银带环镇中而过,库容达1.2亿立方米的国家大二型水库——赵湾水库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镇北赵河之上。这里不仅交通便利,而且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物产丰富,交通便利的文明古镇。石佛寺镇1986年撤乡建镇,镇域面积148平方公里,山地、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辖2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镇域内总人口 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万人,城镇人口4.1万人,城镇建成区面积4.8平方公里。
玉文化创意产业石佛寺以玉雕为特色支柱产业,玉雕原料丰富,产品种类齐全。原料主要有南阳独玉、辽

宁岫玉、阿富汉白玉、加拿大碧玉、俄罗斯白玉及各类水晶、玛瑙等近60种,产品主要有饰品和摆件两大系列十大类近10万个品种。齐全的品种和多样化的档次,使石佛寺玉雕驰名中外,独领风骚。全镇现有玉雕、人物、炉薰等种类专业村落14个,专业市场4个,玉雕从业人员近5万人,各类玉雕加工企业(户)1万多家,年产销玉雕产品10亿多件,名扬全国的石佛寺玉器厂,其中独玉“万里长城”被誉为国宝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
同时,玉雕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奇石、古玩、字画、瓷器、骨雕、角雕、铜制品等旅游工艺品的迅速崛起,

目前已形成以玉雕为主,其它珠宝古玩为辅的中国国最大的玉器工艺品加工制造销售中心。 其中玉雕湾综合市场是近年来新建成的融加工、商贸、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玉雕专业市场和政治经济中心,总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由行政区、商贸区、工业园区、别墅区、休闲娱乐区五大部分组成。错落有致的商贸别墅点缀在绿草垂柳之间,玉文化广场及中心商贸区容纳各类珠宝玉雕门店5万多家,每天在此购物客流量10万余人次,日成交额近2亿元。
石佛寺镇荣誉

石佛寺镇先后被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文明集镇”、“河南省百佳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中州名镇”和“五星级城镇”。有“玉雕之乡”之美誉,是中国玉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中国唯一的玉雕产销重镇,全球最大的玉雕加工制造销售中心。
玉文化历史石佛寺镇玉加工业最早起源于新石器时代。
1975年3月,在安国遗址龙山文化层出土了两枚圭形带穿独立铲,其造形逼真,工艺精湛。这一重大

发现将石佛寺人利用玉石制作工具的历史定格在4000年前。其中,在宋、元两代玉雕生产开始渐具规模,明、清以来,已成为当地一大产业,生产交易十分繁荣。
据当地《县志》记载,1914年秋,南阳镇守使吴庆桐看到他的玉雕制品,惊叹不已,遂派人请他带手艺精巧的徒工20余人到南阳,雕刻了如意钩、鼻烟壶、偏正花、玉石牌坊、福禄寿三星、十八罗汉、双凤朝阳等。他所制的滚龙玉鼎,高二尺有余,正面是八仙庆寿,两边是二龙戏珠。这些玉雕工艺品由吴庆桐呈送大总统袁世凯后,曾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蜚声中外。
1915年12月,袁世凯复辟帝制,镇平官吏曾献一套仵永甲制作的玉石酒席器皿。1916年初,袁世凯病重时,又命石佛寺人仵永甲为其制作了香炉、化钱炉、元宝、龙钱、凤钱等祭品。袁世凯死后,这些精制珍品全部陪葬于墓内。
1927年,又有玉器商带印度商人到仵永甲家中,买走独山玉雕的观音、罗汉、济公、玉挂和如意钩等,使石佛寺玉雕名噪一时。
新中国成立后,石佛寺玉雕如逢甘霖,快速发展起来。不远规模上仍以家庭作坊为主,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原料短缺,品种单一。为改变被动局面,1956年天津口岸直接派技术员赴石佛寺玉器厂进行技术指导,并现场收购,玉雕加工在质和量上开始突破。
80年代至今,石佛寺玉雕艺术大师们设计雕刻的独玉“九龙花薰”、“鹿鹤同春”、“万里长城”、“妙算”、“红旗渠”等500余件精品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上百件产品被作为稀世珍宝、由故宫博物院及国内外美术馆和收藏家收藏。
玉产业专业市场石佛寺镇玉雕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玉雕专业市场的快速膨胀。建成了贺庄摆件市场、榆树庄玉镯市场、小挂件批发市场、石佛寺翠玉玛瑙精品市场、玉博苑早市、玉雕湾综合市场等六大玉雕专业市场。
①贺庄摆件市场
贺庄摆件市场以玉雕大摆件产品为主,现拥有门店200多家,主要产品有龙船、大型石狮、人物佛像、花卉等,各类产品形象逼真、华贵宏伟,是宾馆、居室、办公场所装点衬饰的理想产品。
②榆树庄玉镯、玉白菜市场
榆树庄玉镯市场以玉镯、玉白菜等工艺品为主,各类产品用料上乘,款式考究,做工精细,现拥有摊位800余个,是全国最大的玉镯专业市场。
③榆树庄小挂件批发市场
榆树庄小挂件批发市场占地面积20多亩,总投资2200万元,整个市场共容纳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的高档大棚一个,摊位2000多个,商贸房3幢80余套,吸引镇内外经销商户2000多家。经营产品包括玉镯、鸟兽、人物、首饰、生肖等十大类近千个品种,原料主要有南阳独玉、新疆和田玉、辽宁岫玉、陕西蓝田玉、缅甸翠玉、阿富汗白玉、加拿大碧玉、俄罗期白玉以及珊瑚、玛瑙、水晶石等100多种。该市场的建设,规范提高了原来的榆树庄玉镯市场,在促进人口聚集、产业聚集,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成为全镇六大玉雕专业市场之一。
④石佛寺翡翠玛瑙市场
石佛寺翠玉玛瑙精品市场位于玉雕湾东区市场北部,西临人工湖,北接石佛寺老毕庄工业园区,地理位置优越,商品琳琅满目,交易红火,市场繁荣。该市场专业门店300余家,摊位近600个,其中来自辽宁、桂林、广东、扬州等全国各大玉雕产销基地的经销商近100家,翠玉玛瑙精品市场产品主要有人物、花卉、鸟兽、首饰、生肖、器皿、字画等10大类近千个品种,各类玉雕工艺品巧夺天工,华贵典雅,首饰产品已成为国内外流行的高档装饰品。
⑤玉博苑早市
玉博苑早市位于玉文化广场南侧,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总投资1400万元,建设可容纳800多个摊位的高档大棚1个,大棚四周建商贸房4幢120套。市场启动以来,吸引广东、湖北、辽宁、安徽及周边市县经销商1000多家,经营产品包括翡翠、白玉、独玉、岫玉、金香玉等各类玉雕类摆件、挂件和奇石、古玩、木雕、根雕等各类旅游工艺品。玉博苑市场是玉雕湾东区市场的一个补充,和贺庄摆件市场、红货玛瑙市场连为一体、相辅相成,使玉文化中心的核心地位更加突出,对于膨胀市场规模、促进玉雕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⑥玉雕湾综合市场
玉雕湾综合市场已容纳各类玉雕加工企业1000家,珠宝玉雕门店5000多家,摊位8000余个,玉雕湾优美的现代园林风光与现代的市场经营管理模式相辅相称,使玉雕湾珠宝玉雕市场展示出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市场内奇石、古玩、字画、瓷器、骨雕、角雕、铜制品等旅游工艺品品种齐全、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玉雕湾市场已形成以玉雕为主,其它多种产品辅助的工艺品加工销售市场。
⑦琢玉苑加工小区
琢玉苑玉雕加工小区位于玉雕湾北段,占地面积100亩。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加工车间和商贸房共500余套,吸引周边乡镇和湖北、辽宁、广东、江苏、南阳、南召等地外来加工人员、生产销售人员3000多人,入驻玉雕加工车2400多把,以加工生产高档白玉、翠玉、碧玉挂件为主,年生产加工各类精品挂件、饰品能力达到100万件以上,成为生产规模最大,外来人员最多,产品种类齐全的加工小区。目前,该小区“家家机声响,人人琢玉忙,户户玉生辉”,反映了石佛寺玉雕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
⑧玉器包装和玉雕加工工具市场
玉器包装和玉雕加工工具市场位于玉文化广场南,玉器厂北,玉博路西侧,占地面积60亩,投资1800多万元,建设商贸房4栋120套,建成后,可容纳玉器包装和玉雕加工工具经营户400余家,进一步促进基地与市场的连接,缩短生产与销售的距离,扩大产业规模,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格局。
中国玉雕节1993年,县委,县政府为了扩大开放,交朋友,让世界了解镇平,使镇平走向世界,决定抓住玉雕

这个产业优势,举办”玉雕节”,旨在以玉为媒,”玉雕节”搭台,经贸唱戏,以节交友,结识商贾,联姻协手,扩大开放,发展经济,振兴镇平。于当年3月20日,成功举办镇平首届”中国镇平国际玉雕节”,至2001年,镇平成功成功举办了八届玉雕节,2002年,”中国镇平国际玉雕节”,提档升级为南阳市节,易名为”中国南阳(镇平)玉雕节”,镇平县仍然承担着玉雕节文化活动的筹备实施任务。2005年9月21日至24日,第四届玉雕节在镇平县石佛寺玉文化广场举行2009年4月25日至5月3日在南阳体育馆举行的中国·南阳第七届玉雕节暨宝玉石博览会!它的象征意义其实已超出了节会本身。
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国际玉城
2007年12月28日。新建的国际玉城,将石佛寺的玉雕产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国际玉城位

于河南省镇平县石佛寺镇南侧,西临玉源大道,南至柳卢公路,东接二龙路,北到龙翔路,东西长约1300米,南北宽约640米,总占地面积约1300亩(其中恢复迁建的“石佛寺”占地220亩),规划建筑面积10余万平方米,可建筑商住一体房500余套。该项目总投资超过10亿元,整个项目建成后,国际玉城将成为具有玉产品销售、佛教弘扬、文化博览、公园景观、旅游休闲、生活居住等综合性的玉雕及相关工艺品批发、零售交易市场。
天下玉源
2009年11月19日,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担纲规划设计的“天下玉源”项目开工建设。总规划用地450亩,容积率0.77,建筑密度32%,绿化率36.72%,总投资约6.8亿元,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整体建筑仿汉代长安城,以“玉文化”与“汉文化”的有机结合为景观规划原则,以建筑“外商内院”的商住院落、重组中国传统院落关系为理念,营造10大商住组团、30余座大小院落,复兴院落生活的格调和哲学,打造一流的居住文化和商业文化。庭院式玉商生活,出则繁华,入则静谧,生意生活两从容。
“天下玉源”南临石佛寺游客接待中心,西段与赵和第三橡胶坝相对。主要景观子母双

厥、玉水河、卞和献玉、拍卖大殿、万玉山、汉风亭、玉水桥、二十八宿拱卫、四灵兽雕塑、百玉斗、步道、广场、连廊、小品、汀步、绿植等,是“天下玉源”最生动的风景。
“天下玉源“汉文化”、“玉文化”的标志性元素,形成文化跌宕、一步一景的商住氛围,以花园式的“世界玉原石产业基地”,满足展示、展销、仓储、拍卖、休闲、旅游、等诸多市场功能,打造石佛寺千年“汉城玉料公园”。
“天下玉源”项目建设集玉石检测中心、价格评估中心、高档玉料展销厅、高档玉料拍卖厅、高档玉料珍藏室、市场管理中心及商住于一体,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档次最高、最具文化品位和旅游价值的玉原石集散地、玉料大本营,来自世界各国的玉器加工原料将充斥市场,形成俄罗斯白玉、巴西玛瑙、缅甸翠玉、加拿大碧玉、阿富汗玉、韩国玉、新疆和田玉、辽宁岫玉、昆仑玉、南阳独玉等30多个系列,以及加工产品10多个门类1000多个品种的玉料源头基地。
人居环境2004年5月25日石佛寺镇荣膺国家小城镇建设最高荣誉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石佛寺以创建“玉都、水乡、绿城”为目标,按照产业与文化结合、经济与生态并重、自然与人文交汇、商贸与休闲娱乐一体的原则,强力发展玉雕产业,完善配套基础设施,规范集镇管理,镇区面积由2平方公里扩大到4.8平方公里。
园林绿化
一是重视林木保护,严禁乱砍滥伐;二是大力构建林木网带和千亩生态片林,增加绿地面积。城镇绿化覆盖率达46%,绿地率达3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m2,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m2。镇域内的主要道路、河道、沟渠绿化率达100%,各类古树名木保存完好。平原绿化、道路绿化、小区绿化、街心绿化、园区绿化效果显著。
公用设施配套
目前,全镇拥有幼儿园28所,小学25所,中学3所,职业学校10所(含培训学校),老年人活动中心、文化娱乐中心、阅览室、广场、体育场、浴池、商业网点和邮电、通讯、电力、医疗、保健等公用设施齐全,应有尽有。
住宅小区设施配套
镇区人均住宅面积30平方米,镇区平均每户拥有一套功能相对齐全、综合质量较高的住宅;防洪、排涝等各类防灾设施符合标准,安全完好;能源结构合理,燃气普及率达96%。
镇容镇貌管理
为保持镇区干净、卫生、整洁的人居环境,我们健全了管理机制,强化了环境管理力度。镇政府成立了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由镇城建监察中队和市政所负责日常管理,并成立环卫队,配备洒水车,垃圾车等,分工负责街道卫生;广泛开展爱国卫生教育,实行街长负责制和门前三包制度。城镇垃圾、粪便无害处理率达到100%,保证了街道每天整洁卫生。
如今的石佛寺已成为玉都、绿城、水乡,碧水、蓝天、绿地、红屋顶已不再是童话世界。环城林木苍郁,镇区林草如荫,花团紧簇,草木品种繁多,全民义务植树已成为制度,家庭绿化、美化已成时尚,街道卫生畅洁,各类设施齐全,机制健全。特别是玉雕湾综合工业园区是镇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载体和亮点,其中千亩人工蓄水湖与镇区河道活水相连,坝控级差,石砌护坡,防洪设施齐全;湖畔三级绿化带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以碧波荡漾之姿,绿色盎然之意烘托玉乡的温润灵秀之气。湖畔两侧具有欧式风格的房屋、建筑和各类景点疏密有致,玲珑精雅,古色古香,与琳琅满目的玉雕产品相映生辉,浑然一体,实现了商贸与生态的有机结合,并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客商旅游、商贸、购物的景点,被国内30余家旅行社定为定点旅游景区。
玉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仵应汶
1954年出生于玉雕世家,河南镇平县石佛寺镇大仵营村人,自幼酷爱玉石雕刻。1982~198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任“襟抱斋”总设计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河南省宝玉石协会副会长、河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大师创作主任,1972~1982年分别在河南省镇平县玉器厂、石佛寺玉器厂工作;1988~1996年在镇平县玉器厂担任刨作设计工作;1996~2001年在江苏南京青山工艺品公司担任总设计师:2002~2005年任河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设计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
艺术成就:
仵应汶先生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等荣誉称号。
作品题材广泛,构思新颖,巧用俏色,作品造型优美、传神,结构严谨,雕刻技术精湛,艺术手法多变,尤其擅长水晶雕刻,被业内人士誉为“水晶第一人”,作品被受玉雕界关注,被收藏界识为珍品。
仵应汶先生1978年设计、创作的《岫玉双层转动花薰》被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作品《千手千眼观音》《悟道》《大威德力士名王》《唐式观音》分获“天工奖”金奖、银奖;
《千手观音》《五子闹佛》分获“百花奖”、“陆子冈杯”金奖、银奖。
《大威德力士名王》被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2006年精心雕刻的水晶作品《三教九流图》,由少林寺方丈施永信大师作为国礼赠送俄罗斯总统普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