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腰
【一、名词·楚腰】
【读音】chǔ yāo
【释义】楚腰”出自《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相传先秦时候楚灵王好细腰,楚地女子以腰细为美,楚地又盛行巫风,婆娑歌舞,事神娱神也就成了楚人的“时尚”。后泛称女子的细腰为“楚腰”。
杨炎《赠薛瑶英》诗:“玉山翘翠步无尘,楚腰如柳不胜春。”
唐朝杜牧的诗中也有:“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的赞叹。所以,这个舞里用了头翎毛来显示巫风。在我国汉画像石、壁画及古代造型艺术的中存在着许多“翘袖折腰”的舞姿形象,在汉乐府中记载着“亢袖起舞,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连臂踏地”的形象描述,不禁让人浮想翩翩。
【二、舞蹈·楚腰】
【作品简介】舞蹈编导:孙颖
舞蹈音乐:选自华夏古韵中的《渌水》
首演演员:刘娜、郑娟、欧少琳
舞蹈首演:1997年北京
首演团体:北京舞蹈学院
【评论】《楚腰》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中国古代舞蹈的现代诠释,重现了中国古代楚地特有的舞蹈形态与风味。仿古,却不泥古;创新,却不媚俗;在浓厚的文化背景的支撑下,从现代人对历史思考、追寻的视角,审视传统的文化精神。
就中国古典舞的形态而言,在仿古或创新的中国古典舞如《霓裳》《飞天》《踏歌》等作品中,总有些完全相同或相似的东西贯穿于创作活动中,即以一种实现虚与实相统一的手段,追求完满的舞蹈境界,《楚腰》亦如此。创作者紧紧抓住楚舞翘袖折腰的形态特点,突出女子舞蹈腰部的动态、美感,将历史与现实、形态与意境这两对相生相对的虚实关系渗透到舞蹈作品中,舞台上栩栩如生的楚舞,让人不知到底身在何处,仿佛漫长的历史的文化苦旅,在这一刻已是苦尽甘来,那不是文明的浮华,而是升华。
中国古典舞在中国古典美学要求下,从“气韵生动”到“意境”、“意象”,无不遵循历史与传统的演进。《楚腰》在古典美学的虚实论的美学标准的要求下,也达到了艺术虚实统一的境界。在创作中,以有限的形态创造无限的意境;在审美中也对应着心态虚静的审美心态。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看”;庄子也提出了“心斋”、“坐忘”说……面对《楚腰》,人们无法不以一种虚净澄明的审美心态去体悟舞蹈的最高境界。舞蹈艺术不仅是形态的追求,还有对陶冶人类情感的理想追求。在《楚腰》中,我们既羡慕舞者的婀娜多态,又更赞叹中华文化的瑰丽与多彩。所以《楚腰》不仅属于现代,属于历史,更属于人们内心深处对美,对古代文化的缅怀与激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