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胜

赵胜(?-前251) 战国时赵国宗室大臣,即平原君,惠文王之弟。他任赵国宰相时,礼贤下士,门下宾客至数千人。惠文王死后,孝成王继位,他继任宰相,受封于东武城(今河北故城西南),为“战国四君”之一。赵孝成王七年(前259年)长平之战后,秦军围困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胜尽散家财,发动士兵,坚守城池,长达三年之久。以后,他又多次派遣使者向魏国告急,并且亲自率门客毛遂等人前往楚国求援。魏、楚两国援军到来,解了邯郸之围。
平原君赵胜,赵惠文王之弟。众公子中赵胜最贤能,他喜好宾客,宾客投奔到他那里的差不多有几千人。平原君担任赵惠文王和孝成王的国相,曾三次离开相位,又三次复职,封在东武城。平原君家楼房俯视着民家。民家有位跛子,一瘸一拐地去打水。平原君的一位美人住在楼上,见到下面这一情景,不禁大笑。第二天,跛子到平原君家,请求道:“我听说您好客喜士,士人所以不远千里来投奔您,是因为您能尊重士人而轻贱姬妾。我不幸有残疾,而您的后宫姬妾却在楼上见了笑我,我希望得到笑我的人的脑袋。”平原君笑着答应道:“好的。”跛子离去后,平原君笑道:“瞧这小子,竟想因为一笑之故杀我美人,不也太过分了吗!”他始终没有杀那美人。过了一年多,宾客、门下舍人渐渐离开平原君的有一半还多。平原君感到奇怪,说道:“我赵胜在接待诸君方面未尝敢失礼,而离开的人为什么那么多呢?”门下一位士人上前回答说:“因为您没有杀那笑跛子的美人,大家认为您喜爱美色而轻贱士人,士人就离您而去了。”于是平原君便斩了笑跛子的美人的头,亲自登门献给跛子,同时向他谢罪。从此以后,门下宾客才又渐渐回来。这时候齐国有孟尝君,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所以各方相互争着延揽士人。
军围困邯郸时,赵国派平原君出去求救,和楚国合纵抗秦,商定平原君带他的食客门下之士中有勇力、文武兼备的二十人同行。平原君说:“如果用文的方式能够完成使命,那就好了。否则的话,便将在华美的堂字之下和楚王歃血为盟,一定要定下合纵盟约才回赵国来。带去的士人不向外物色,在食客门下之士中挑选便足够了。”平原君选得十九人,其余的都无可取,无法选足二十人之数。这时门下有位叫毛遂的,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道:“我听说您将和楚国合纵,商定带食客门下之士二十人同行,不向外物色人员。如今还少一人,希望您就用我毛遂凑足名额出发吧。”平原君说:“先生在我门下迄今几年了?”毛遂说:“迄今三年了。”平原君说:“一个贤士生活在世上,就像一把锥子装在袋子里,锥尖立刻会显露出来。现在先生在我门下迄今已经三年了,我身边的人没有称诵过你什么,我也没有听到过你什么,这可见先生没有什么值得称诵的才能。先生不能胜任,先生留下。”毛遂说:“我今天才请求装在袋子里罢了。如果我毛遂早一点能装在袋子里,便会连整个锥锋都脱露出来,不只是露出个锥尖而已。”平原君最终还是带着毛遂同行了。其他十九个人相互用目光示意,讥笑毛遂,只是没有说出口来。等到毛遂到达楚国,一路上与十九人交谈议论,十九人都佩服起他来了。平原君和楚王商议合纵,陈说利害,从日出时谈起,到日中还决定不了。十九人对毛遂说:“先生上去。”毛遂手按剑把一步不停地登上层层台阶,对平原君说:“合纵的利害,不过两句话便可决定。今天从日出谈起,到日中还决定不了,这是为什么?”楚王问平原君道:“这位客人是做什么的?”平原君说:“他是我的门下舍人。”楚王呵斥毛遂道:“为什么还不退下!我是在和你主人谈话,你是干什么的!”毛遂手按剑把逼上前去说道:“大王您所以敢呵斥我毛遂,无非倚仗楚国人多。现在你我相距不过十步,王无法倚仗楚国人多了,王的性命就操在我毛遂手里。我的主人就在面前,你呵斥我做什么?再者我听说商汤以七十里之地最终统治天下,周文王以百里之地而使诸侯称臣,难道他们士卒众多吗,实在是因为他们能利用形势,从而奋扬了自己的威权。现在楚地广袤五千里,持戟战士百万,这是称霸争王的好资本。以楚国的强大,天下无法抵挡。白起,不过是个鄙贱的家伙罢了,领了几万人,兴兵来和楚国交战,一战而攻下鄢、郢,再战而烧了夷陵,三战而羞辱大王的祖先。这是百世不解的怨仇,连我们赵国也感到羞耻,而大王却不知羞恶。合纵是为了楚国,不是为赵国。我的主人就在面前,你呵斥我做什么?”楚王连声说:“对,对,确实像先生所说的,我谨倾全国之力来和赵合纵抗秦。”毛遂问道:“合纵之盟定下来了吗?”楚王说:“定下来了。”毛遂对楚王身边的人说:“拿鸡、狗、马的血来。”毛遂手捧铜盘,跪着进献给楚王,说道:“大王应当歃血以确定合纵之盟,接下来是我的主人,再下来是我毛遂。”于是就在殿上定下合纵之盟。毛遂左手拿着铜盘里的血,右手招呼十九人说:“你们一起在堂下献这盘里的血。你们庸庸碌碌,都是所谓靠着别人才办成事情的人啊。”`
平原君定下合纵之盟后回去,回到赵国,说道:“我赵胜不敢再观察评价士人了。我观察评价过的士人,多说已有千人,少说也数以百计,自以为不会漏过一个天下难得的人才,可现在竟在毛先生身上看漏了。毛先生一到楚国,便使赵国的地位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胜过百万大军。我赵胜不敢再来观察评价士人了。”便把毛遂列为上客。
赵胜(1900—1931),原名杨敬燮,化名朱伯新、杨梦周、张云,天台县东乡西岙洋村人。1922年毕业于天台中学。次年赴北平求学。192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返回天台,以办私塾、开医院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1928年起,曾任中共天台县城东支部书记、台州中心县委委员。1930年3月,任浙江工农红军第二纵队总指挥,领导天台桐柏暴动。暴动失败后,受中共台州中心县委指派去温岭坞根游击队工作。同年6月被选为中共浙南特委宣传委员,负责领导坞根游击队的整训工作。红13军2团成立后,任团党委负责人。1931年4月,红2团(师)斗争受挫,赵胜与蓝尘侣、朱渭滨等重建中共台州中心县委,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坚持斗争。同年冬,率领临海东乡游击队准备攻打临海县城,途中遭敌伏击,重伤后牺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