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峰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宝峰镇

1、重庆市永川区宝峰镇宝峰镇位于永川区西南,阴山山脉南麓,距永川主城区25公里,东、南与来苏镇为邻,西连永荣镇、红炉镇,北接四川省泸县的毗卢镇,是永川西南边隆镇,也是重庆市与四川省交界的边关镇。面积39平方公里,场镇建设用地 0.61 平方公里,全镇人口224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03人,占人口总数的3.6%。全镇辖5个行政村,113个社,1个居委会。

宝峰镇年平均气温18℃,年降雨量800——1200毫米,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无霜期长,雨量充沛,空气质量较好。地形大体由西向东倾斜,但起伏不大,平均海拔450米。地貌以中丘中谷为主,其次为浅丘宽谷,具有典型的丘陵紫色石骨子地理特征。森林覆盖率29%。煤炭资源丰富,境内有泸永桥煤矿、老石坝煤矿、水家沟煤矿等6个煤矿,年开采量达15万吨。水资源也较为丰富,永川市城区水源之一的关门山水库发源于宝峰,另有大沟水库、双河水库、深沟水库、三叉沟水库以及与来苏镇共享的红洞岩水库、革命水库等6座水库。

宝峰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已实现村村通公路,社社通闭路电视、电话,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辖区内建有移动、联通通讯基转站8座,信息网络能全面覆盖。固定电话装机容量达2000门。全镇交通网络逐渐完善,建成村级公路80余公里。

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5920万元,工业产值10670万元,农业产值5250万元。全镇经济总收入13580万元,企业营业收入2442万元,上交税金201万元,实现利润178万元;财政收入215万元。全镇粮食总产量13380吨,油料产量200吨,粮经比例为64:36。农村储蓄存款4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32元,比上年增长5%。

宝峰镇属于典型的农业镇,多年以来,全镇一直致力于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走绿色生态农业之路。以蚕桑发展为重点和突破口,栽植桑苗750万株,栽桑达7000余亩,笋用竹1200亩,花椒300亩,计划在桑间栽植药材、优质牧草,发展畜牧业。按照“立足三点,建设三线,开发一山,发展一片”的既定发展战略,结合退耕还林政策,突出永峰路登东至宝峰段沿线2000亩及宝峰场镇至五家坡公路沿线6000亩蚕桑生态林,登东场镇至五家坡公路沿线1500亩花生、30万只家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线”建设。另外,加快建设宝峰镇、登东场、五家坡居民点的“两场一点”,积极推进城镇化。依托阴山山脉的煤炭资源,异地办厂搞好煤炭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发展新兴工业。立足实际制定系列优惠政策,开展招商引资。

2、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宝峰镇宝峰镇位于晋宁县城南部,北通昆明春城,南达烟城玉溪,素有昆明“南大门”之称。这里山川秀美、景色宜人、交通便捷、土地宽广肥沃、商贸发达,是一座充满生机的新兴小城镇。

有着良好区位和交通优势的宝峰镇被称作昆明的“南大门”,是昆明市20个明星小城镇之一。近几年来,该镇在市政建设、生态环境、退耕还林、水土治理和土地开发利用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展现出了青山绿水、天朗气清的新面貌。宝峰镇根据现代新昆明西城区建设的功能定位,制定了未来城市发展规划,并积极申报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试验区,欲将宝峰建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山、水、林、城相得益彰,集旅游、休闲、商住为一体的最佳生态型城镇,并于2001年5月实现了撤乡建镇。自然状况

全镇辖区面积151.73平方公里,地形南高北低,海拔1914—2443米,大部分村庄坐落在坝子里,属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平均气温 14.1℃,年日照数2440小时,年降雨量928.4毫米,优越的气候条件是宝峰镇搞好种植业的基础。森林资源丰富,林业地占总面积的70.64%,森林覆盖率达62.5%,活林木蓄积量为63410立方米。森林植被茂密,自然生态环境优良,溪流较多,水利资源丰富,是滇池南端主要的汇水区,拥有大小水库8座,总蕴藏库容量2200万立方米,能充分保障城镇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及生产灌溉用水。镇内储藏有丰富矿产资源,尤以石英砂为主,储量高、纯度高、杂质少,可直接制造成高品质玻璃,现大量出口到四川、重庆、昆明等地,开发潜力巨大。镇内还分布有含铁量达60%的优质铁矿石,其市场一直供不应求。

辖区人口

全镇辖区内有青龙、宝峰、前卫、挖矿、上方新街、上方古城、小河口、韩家营、中和铺、昌家营、清水河、海龙、酸水塘13个村民委员会,37个自然村,33 个村民小组,2006年末总人口17120人,劳动力资源11070人,拥有耕地1227.9公顷,人均耕地1.14亩,大部分集中在坝子里,土地平整,水利设施完善,符合大规模连片种植业发展需求。集镇所在地规划控制区5.03平方公里。2005年集镇内人口3231人。是晋宁县第三产业和加工业重要布局点,是今后县城南部和西南部地区交通纽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

社会文化

战国时,庄跷入滇后在此建立滇国,曾繁荣一时,宝峰因古代在辖区内开矿炼铁,取山峰藏宝之意,故名宝峰。镇内现保存有全省独一无二的民间石刻——大象耕田,古建筑——挖矿坡锁水阁,出土文物清咸丰年间“果毅将军印”,铁锁村古冶铁遗址等多处文物古迹。民间传统民俗文化丰富,正月接佛活动、每年一届的民间调子会、民间斗鸟会等。每年调子会胜出的歌王、歌后均被音像制品公司聘请为其灌制音像带,参与文化产业的发展。2003年12月,经县民宗局批准,在集镇进宝路南侧风景秀美的龙泉山上,由云南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官渡六甲宝华寺主持释崇化大师重新恢复开放宝泉寺,现已投资1000万元,预计5年内投资 1.2亿元,占地面积510亩,将带来大量的外来观光旅游人群,对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小城镇的建设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交通运输

全镇交通网络发达,交通便捷,昆玉铁路、昆玉高速公路、213国道、宝夕公路拟建中的安晋高速公路,均从村镇通过。在小城镇东区清水河立桥区,是昆玉高速公路、213国道,拟建中的安晋公路交汇点,在城镇东侧已建成货运可达10万吨级火车站,可辐射滇西南各地,今后可在此建成开展大型货物仓储及中转业务。全镇13个村委会均修通乡级公里,通车率100%。今年拟建中和铺到酸水塘共15.2公里的四级柏油路面。

旅游资源

宝峰山清水秀、历史悠久,1300多年前曾被立为万水县,地处彝、汉文化交融之地,地方文化源远流长又别具特色,为市、县花灯、调子之乡,每年闹春调子会、正月接佛宝泉寺庙会和斗鸟会等民间文化活动热热闹闹,吸引了八方宾客;宝峰镇地处昆明、玉溪交汇处,山区、半山区森林资源、水利资源丰富,森林植被茂密,大小库塘众多,山中古藤缠绵、山泉叮咚、百鸟鸣唱,山下地势平坦,景色宜人。宝峰饮食业独具特色,有“玩在晋宁,吃在宝峰”的美誉,麻辣鸡、带皮牛肉、黄焖羊肉等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现已开发投入营运的旅游项目有晋宝农家乐、柏柳庄丽荷生态园、大春河度假山庄、清水河生态休闲园等7家集生态、观光、山地旅游、垂钓、餐饮为一体,平均每年有1万余人光临宝峰乡村旅游,旅游综合收入300万元左右,乡村生态旅游的开发为全镇经济注入了活力,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发展。

生态环境

宝峰镇属滇池重要汇水水源区,政府多年来一直至力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进行。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一律不准建设。配合县环保局对现有污染工矿企业进行整改,达到三度排放标准要求,才允许其生产;同时大力推广使用生物农药,严禁销售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有害农药;以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治理工程为龙头,对 25度以上坡地实行退耕还林,对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进行治理,并且得到良好的效果。封山育林,大力推广植树造林;全镇林业用地10998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8931.2公顷,占林业用地的81.2%,宜林荒山1242.1公顷,占11.29%,灌木林地489.3公顷,占4.4%,疏林地330公顷,占林业用地的3%;未成林造林地5.4公顷,占0.49%,森林覆盖率62.5%(含灌木林地)。2002年退耕还林面积为1300亩。西冲箐元宝枫种植面积1000余亩,20多万株。城镇生活垃圾由专人负责清运到垃圾填埋厂填埋。经过层层治理、保护,宝峰镇现在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生态环境良好,大气环境大部分地区达一级大气标准,饮用水质测评为II类水值标准。优良的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经济

2006年,全镇经济总收入完成2721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3700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完成3795万元,实收税收743万元,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9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49元。非公经济发展快速,全镇企业总数510家,从业人员近2194人。耕地总面积18419亩,粮食总产量 2005年完成799万千克,生猪存栏达到8208头,肥猪出栏达13302头,发展鸵鸟养殖400余只,鸡、鸭、鹅等活禽总数近12万只。

特色产业

上得天赐丰沛雨水,下得地承沃野千里,水清甘洌,树茂枝繁。依托得天独厚自然条件的宝峰镇,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企业到境内发展,走出了一条“公司+基地+农户”的绿色产业之路。一批特色产业的兴起,为宝峰镇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夯实了基础。昆明邦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起了500多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云南波威茂墙有限公司发展种植了1500亩50多万株元宝枫;台湾、广东、北京等地的19家公司在该镇承租了5000多亩土地发展花卉、蔬菜产业;绿缘生态养殖场建立了鸵鸟养殖基地;云峰钢铁有限公司也看好这块投资热土,在宝峰投资兴业,为宝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宝峰镇宝峰镇是靖安县一个山区乡镇,地处三爪仑国家示范森林公园中心腹地、境内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素有“天然氧吧”之美称,也是靖安旅游发展的重镇。全镇总面积19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7%以上。全镇有旅游景点18个,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年综合旅游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旅游已成为宝峰镇人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

历史上,宝峰镇曾经是一个富足的“世外桃源”:这里既有充足的阳光和广袤的农田,又有清新的空气和一望无际的茫茫林海。人们世世代代依山而居,靠着老天的特殊恩赐,过着自给自足、与世无争的悠闲生活。毗炉村就是该镇的典型代表。历史走到1990年,当靖安县建成全省重点工程小湾水库,毗炉村民的540亩水田、96亩旱地几乎全部被淹没时,毗炉村民的生活被彻底改变了。习惯了昔日悠闲生活的村民们没有寻找别的出路,而是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瞄准了山上的5.58万亩山林。“放下锄头,拿起斧头”。丰富的山林资源让毗炉村民得以继续享受悠闲生活。目前,毗炉村90%的村民都参加了旅游开发,村民几乎全部实现了就业,因为毗炉旅游业的带动,全镇从事旅游业的人超过了1000人;原来,宝峰镇政府财政收入和农民纯收入的70%来自林业,现在,农民纯收入的50%~60%来自旅游业,镇财政则可从旅游业中年增收30多万元。

对于旅游资源富集的宝峰来说,发展旅游业、旅游富民无疑是宝峰镇党委、政府的最佳选择。近几年来,在点燃百姓创业激情的同时,该镇想方设法为群众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

发展旅游业的前提是保护生态资源。为此,宝峰镇通过尽量减少木竹砍伐量、大面积封山育林、加大打击滥伐偷运力度、对珍贵树种进行挂牌管理、在旅游淡季发动群众上山种树栽草等措施,使全镇的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现在,该镇的毛竹蓄积量由原来的78万根增长到129万根,活立木蓄积量由原来的75万立方米增长到9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9.3%。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