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电影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中国诗电影

早在20世纪20年代,一些西方电影艺术家就致力于诗电影的创作,力图超越电影活动照相纪录性的局限。西方诗电影的基本元素为隐喻、象征和节奏。中国诗电影较之西方,具有鲜明的美学特色,盖源于创造性地继承了中国丰厚的诗学传统。中国诗学之精粹在于情与景的交融,并由此创造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在电影这种叙事艺术中,意境主要体现为环境与人物的交融,外部景观渗透着人物心绪,延伸着人物性格;两者相互转化、相互融合,从而大大拓展了美学时空,以有限的在场景物升华出无限高远而空灵的境界。1948年费穆导演的《小城之春》,乃中国诗电影经典之作。抗日战争胜利后,生活在江南小城中的三个青年男女,面对人生道路的困惑,陷于爱情、友情、亲情难以自拔的感情纠葛之中。古老的城垣,衰败的庭院,营造出悲凉、忧伤、压抑、期待的气氛;并折射出那个时代颇有代表性的一种心绪。50年代,水华导演的《林家铺子》的开场,一艘小船在山光水色中荡漾。小船进入古老的小镇,河水浑暗,傍河的破旧茶楼飘出喧嚣和烟尘。一桶污水倒入河中,激起河底的污垢,污水上叠印出“1931年”字幕。这个蒙太奇段落,不仅很有特色地交代了时间地点,而且以极为凝练的手法概括了整个影片的主题,隐喻了中华民族当年的生存状态。类似的诗化蒙太奇段落还有:《林则徐》(导演郑君里)中林则徐沿着蜿蜒而上的石阶奔跑到山头,大远景中可以眺见载着战友邓廷桢离去的孤帆。《城南旧事》(导演吴贻弓)结尾处,在枫叶红遍的西山,小英子在嗒嗒马蹄声中告别父亲的墓地,也告别自己的童年……这些均属中国诗电影经典性的蒙太奇段落。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