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良

一.历史人物(187-222)马良(公元187—222年),字季常。襄樊宜城人,蜀汉名臣,蜀将马谡之兄。兄弟五人,俱有才名。马良眉中有白毛,家乡人说:“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历官从事、左将军掾、侍中。他与诸葛亮的关系很好,这可以从两件事上看出:
诸葛亮随刘备入蜀,马良给诸葛亮写信说,雒城(今四川广汉县)已攻下,吾兄应大展宏图,乘胜前进。据此,人们推测,他与诸葛亮或结为兄弟,或者有亲戚关系。诸葛亮年长,故他称亮为兄,(马良于诸葛亮的关系说引于《三国志——裴松之注》)。
马良奉命出使东吴,他请诸葛亮给孙权写引荐信,诸葛亮要他自己起草,亮签名。最后两句是希望孙权“降心存纳,以慰将命”。孙权见信后,敬待了他。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派他到武陵(今湖南省西南一带)联结“蛮夷”助蜀伐吴,功成,深受刘备器重。后在夷陵之战中,刘备兵败,马良亦遇害。
马良兄弟五人少时并有才名,乡里有谚语道:“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1.大事记
马良在刘备占据荆州时期出仕,任从事一职。
刘备入川、诸葛亮西援后,马良留镇荆州,升左将军掾。
后马良出使东吴,得孙权敬待。
刘备登基后封马良为侍中。
刘备东征时期,马良奉命招纳五溪蛮夷,蛮夷全部顺从蜀汉。
夷陵大战中,马良遇害,年仅三十六岁。
刘备后拜马良之子马秉为骑都尉。
2.生平
马良家中兄弟五人,皆有才能、名气。刘备占领荆州之后,征辟他为从事。211年,刘备入益州帮助刘璋,后来双方决裂,于214年,诸葛亮等也率军入益州去,于是马良与关羽同守荆州。雒城攻破后,马良曾书信给诸葛亮:「闻雒城已拔,此天祚也。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见矣。夫变用雅虑,审贵垂明,于以简才,宜适其时。若乃和光悦远,迈德天壤,使时闲于听,世服于道,齐高妙之音,正郑、卫之声,并利于事,无相夺伦,此乃管弦之至,牙、旷之调也。虽非钟期,敢不击节!」信中更尊诸葛亮为兄。
后来刘备任命马良为左将军掾。不久出使东吴,马良写信道:「寡君遣掾马良通聘继好,以绍昆吾、豕韦之勋。其人吉士,荆楚之令,鲜于造次之华,而有克终之美,愿降心存纳,以慰将命。」孙权对他十分尊敬。221年,刘备称帝,任命马良为侍中。同年,刘备出兵攻打东吴,马良奉命到武陵招降五溪蛮夷,结果全部蛮夷接受蜀汉官印及封号归顺,一切都在马良掌握之中。可惜,刘备在夷陵之战被打败,马良也遇害身亡。
3.家庭
兄弟——马谡、马静、马季、马通。
马谡,马良之弟。同为蜀汉谋士,后因失街亭被下狱后死亡(一说按军法处死)。
子——马秉,马良之子。因父亲功绩极其受宠。刘备在其父死后后拜其为骑都尉。
曾效力过的势力:蜀汉
4.评论
三国志评曰:「董和蹈羔羊之素,刘巴履清尚之节,马良贞实,称为令士,陈震忠恪,老而益笃,董允匡主,义形于色,皆蜀臣之良矣。」
乡中谚语:「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杨戏的《季汉辅臣赞》中赞马季常、卫文经、韩士元、张处仁、殷孔林、习文祥:「季常良实,文经勤类,士元言规,处仁闻计,孔休、文祥,或才或臧,播播述志,楚之兰芳。」
《三国志——蜀书九庞催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
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先主领荆州,辟为从事。及先主入蜀,诸葛亮亦从后往,良留荆州,与亮书曰:“闻雒城已拔,此天祚也。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见矣。臣松之以为良盖与亮结为兄弟,或相与有亲;亮年长,良故呼亮为尊兄耳。夫变用雅虑,审贵垂明,于以简才,宜适其时。若乃和光悦远,迈德天壤,使时闲于听,世服于道,齐高妙之音,正郑、卫之声,并利于事,无相夺伦,此乃管弦之至,牙、旷之调也。虽非锺期,敢不击节!”先主辟良为左将军掾。
后遣使吴,良谓亮曰:“今衔国命,协穆二家,幸为良介于孙将军。”亮曰:“君试自为文。”良即为草曰:“寡君遣掾马良通聘继好,以绍昆吾、豕韦之勋。其人吉士,荆楚之令,鲜于造次之华,而有克终之美,原降心存纳,以慰将命。”权敬待之。
皆受先主称尊号,以良为侍中。及东征吴,遣良入武陵招纳五溪蛮夷,蛮夷渠帅皆受印号,咸如意指。会先主败绩于夷陵,良亦遇害。先主拜良子秉为骑都尉。
二.童话故事《神笔马良》主人公这篇童话是我国著名童话家洪汛涛于1954年创作的。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曾获一等奖,作者据此改编

的儿童电影《神笔》曾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一等金质奖章。
主人公马良是个勤劳、刻苦、有志气的孩子。他从小失去父母,家境贫寒,靠自己打柴、割草为生。但是,他并有因生活贫苦而气馁,一心想学画画的本领。他每天用心苦练,在沙地上学着描飞鸟,在岩石上学着描游鱼。晚上,拿了一块木炭,在窑洞的墙壁上,复习白天画过的画。后来,他终于得到了一支神笔。他用这支神笔画鸟,鸟就在天上飞;画鱼,鱼就在水中游。这事被贪心的财主知道了,要马良给他画大元宝。马良不肯,就被关入马厩中。马良画了一架梯子,逃跑了;又画了一匹大骏马骑上它,财主追不上。皇帝要马良画画,马良不愿意。皇帝就把他打入大牢。马良画了座小岛,岛上画了株金光闪闪的摇钱树,又画了一条大木船,当皇帝和大臣、将军……坐船去取钱时,大风大浪把他们全都吞没了。从此,马良用自己的本领自由自在地为穷苦的乡亲们画画,画出他们所需要的东西:犁耙、耕牛、水车、石磨……
三.陕西省长安国画研究院院长(1941-)字行空,载道,国画家、文玩鉴定专家。陕 西西安人,回族,1941年生。斋号天地庐。人送雅号画侠,齐号凌风堂,现为陕西省长安国画研究院院长,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等职。
自幼习画,60年代从张寒杉、蔡鹤洲等老画家做画,多为花鸟、人物。70年代初与石鲁、何海霞成为忘年挚交,受其影响,主攻山水画。石鲁曾为马良画作题跋:“今陕西秦之关中马良画华山,得山亦得人也。”马良从事山水画,主张师承宋、元传统。其画作深得宋元气韵,用笔雄强老辣,墨韵深厚。青绿山水,直追宋人,苍莽横逸之气,溢于纸外。海外报刊评介:“大气磅礴有吞吐江河之雄风,幽深清远得山川之真味。”马良独创的黄土源山水画,开拓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领域。《美术》杂志称:“泾渭八百里的黄土塬,在他的笔下显得雄奇壮丽、淳厚质朴,散发着黄土地的芬芳,充满着黄土地的神韵。深厚的传统功力,强烈的时代精神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使马良的黄土塬山水在当今画坛上别具一格。”
马良曾在深圳、西安、台湾等地举办过个展,均取得很大成功。其作品在国内外画展中参展30余次,被海内外报刊采用近200幅。台北故宫博物馆、亚洲艺术中心、新加坡艺珍阁艺术公司、香港环球艺术公司、日本日中友协、加拿大华人美协等艺术机构都先后收藏有马良的作品。海内外传媒《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深圳特区报》、《美术》、《现代中国》、香港《紫荆》、《中国文物世界》、台湾《艺术贵族》、澳门《澳门日报》等40余家报刊都曾先后介绍过马良及其艺术道路。
四.日伪山东省省长(1864-1947)字子贞。回族。河北清苑人。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1901年起任山西武备学堂及直隶陆军速成学堂教习。曾任北洋常备军辎重营管带,第六镇正参谋官,步兵第二十一标标统,第六镇炮兵标标统。1911年6月,调任北洋第五镇九协协统。1912年后,任第五师第九旅旅长,山东第四十七混成旅旅长、师长等职。1916年5月,任山东济南镇守使。“五四”运动中残酷镇压济南进步学生和群众。1919年8月下令杀害爱国回民马云亭等人,引起公愤。1933年2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1936年1月授陆军中将。1937年12月济南沦陷后,投靠日军。1938年1月任日伪济南维持会会长。同年3月任日伪山东省省长兼保安总司令。1939年1月被免职。1940年3月,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等职。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山东省高等法院于1946年将其逮捕,1947年保外就医期间病死。马良自幼酷爱武术。1914年在济南开办山东武术传习所,训练骨干和师资。邀集国内武术名家编纂《中华新武术》,1918年出版后一度被定为全国军警必学之术,并在全国中等学校推广。
五.导演(1972-)1972年出生于上海,199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大学,1999年在上海和北京设立自己的工作室 YES video shop,从事广告影片和视频短片的导演,制作了很多在中国年轻人市场非常受欢迎的短片作品。代表作品:「channel[v]-眼保健操,中国制造」, 2004年被中国广告导报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广告导演之一。 2004年4月开始艺术摄影创作,使用数位摄影系统创作视觉艺术作品。由于特殊的跨越两个领域的创作风格,以及熟练的对视觉技巧的控制力,作品自2004年底经网路发表,引起很大轰动。先后有「视觉」、「中国摄影」、「摄影之友」、新加坡「联合早报」、indigo magazine、The radio magazine 等几十家海内外专业媒体对其作品做过专访。2005年3月作为摄影师接受加拿大CBC电视台访问,并拍摄关于其摄影创作的专题记录片,并已于2006年初在加拿大播映,受到热烈的回应。
六.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1964-)男,1964年生,现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理学学士);(原)上海机械学院系统工程系毕业(工学硕士);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毕业(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系统工程、智能优化。自主开发研制运筹学/管理科学专业软件包,内含近百余个求解模块。
七.原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1920年生,河北玉田人。原名刘伯华。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初中文化。1940 年1月任玉田县代家铺村抗日报国会组织委员。1940年12月任河北省半五宁联合县3区报国会小区委员和组织委员。1941年12月任半五宁联合县3区区政府财政助理。1942年10月任武宝宁联合县(日占区)武工队长、区长和财粮科长、社会部长兼公安局长。1946年11月任冀东15专署公安处秘书。1947年6月在冀东区委党校学习,任队支书。1948年3月任冀东行署公安局侦察科长。1949年3月-5月任南下工作团队支部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南局直属党委保卫股长,中南公安部机保处副科长、科长、副处长。1954年6月-1955年7月在北京外交学院学习,后任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副处长、处长,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湖北省革命委员会政研组副组长,湖北省革命委员会政法组工作员,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湖北省司法局局长、党组书记。1984年1月任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代院长。1984年4月-1986年5月任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后任中共湖北省委顾问委员会常委。1994年6月13日逝世。
八.许昌市美协副主席原名马本立,1937年生。字犹龙、号琴声、梅苑居土、白发学童。许昌师专毕业,副研究馆员。国际一级美术师,国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研究院理事。中国书法研究院会员。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成员。上海民族画院院士、理事、客座教授。新加坡神州艺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才艺术委员会委员。许昌市美协副主席。河南美协会员,河南花鸟画研究会理事。
九.革命先烈(1900~1937)革命先烈。小名元炯,字电岩,曾用名林炯、王德、老马、阿木林、阿森。临海市城西宝上岙人。在浙江省立第六中学读三年级时,因参加学潮被开除。1922年,考入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结交同乡同学陈韶奏、蒋一谦等,开展进步活动。又与同学曹壮文、严绍彭等参与南京的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不久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五卅运动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暑假,与李敬永等在临海创办了"乙丑读书社",以"努力读书、改造社会"为宗旨,提倡学习马列著作及其他进步书刊。1925年11月,中共组织派林炯赴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与张闻天等同编入英语班。林炯学习十分认真,并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右派和反对托洛茨基主义的斗争。1927年下半年,林炯回国抵上海,在中共中央做翻译工作,继而主编《中国工人通讯》。其间,与瞿秋白、杨之华交往甚密。1931年在上海曾一度被捕,在狱中坚强不屈,后经营救获释。不久,受中共中央派遣,赴湘鄂西根据地任宣传部长。1933年夏调满洲省委任宣传部长,后任满洲省委书记,领导东北人民组织抗日武装,进行抗日斗争。1934年9月被调赴莫斯科,任《救国时报》编辑,先后3年,积极宣传红军长征,宣传东北人民和游击队的抗日事迹。1937年,苏联肃反扩大化,祸及林炯,枉遭逮捕,屈死异国狱中,年仅38岁。
十.2007年攀枝花市十大杰出青年男,1982年6月出生,汉族,山东枣庄市人,中专文化,2000年12月入伍,2003年7月入党,现任攀枝花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代理排长,二级士官。马良所在抢险救援班曾荣获集体三等功1次,其个人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2次,优秀士兵2次,优秀士官4次,获各级嘉奖6次。他多次出生入死,参加灭火战斗和抢险救援及社会救助1500余次,抢救遇难群众105人。2007年,马良同志被评为“攀枝花市十大杰出青年”,在“中国骄傲•感动天府”活动中被评选为十佳新闻人物。
在军旅生涯中,马良参加处置了攀枝花市星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液化石油气槽车倾翻事故、川投公司黄磷厂泥磷池垮塌燃烧事故、攀枝花市石油公司金江油库油品泄漏事故、攀枝花市仁和区务本乡大黑山6名小学生被困仙人洞救援、攀枝花“成都辣王”火灾、攀枝花盐边县冶金辅助材料有限责任公司镁粉火灾、攀枝花大黑山5名群众失踪救援、攀枝花苦荞煤矿透水事故救援等重大火灾和抢险救援,在这些灾害处置过程中,马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如:2007年8月23日,攀枝花市西区平江煤炭公司苦荞煤矿发生透水事故,8名矿工被困井下,生死不明。应指挥部要求,市消防支队到场协助搜寻。马良主动请战,与战友一道携带生命探测仪冒着生命危险数次下井搜寻,确定3名被困幸存人员位置,为救援争取了宝贵时间。
今年3月30日下午,攀钢炼铁厂6号翻车机改造下穿隧道铁路防护工程施工现场,两名工人被垮塌的18吨螺纹钢困在35米深的竖井下,马良同志冒着螺纹钢再次垮塌的危险,先后六次从钢筋缝隙中爬下竖井,经过20多个小时的艰苦努力成功将两名被困工人安全救出。
十一,浙江工商大学教授马良,男,1964年9月出生,硕导、教授职称。省社会心理学学会副秘书长,浙江工商大学社会工作系系主任,研究方向为社会政策和弱势群体研究。
已完成或正在承担的课题(近5年):
1、法兰克福学派的新社会主义理论 ,2004年杭州市“131人才”项目,独立。
2、流动人口子女全纳教育的实践与研究,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要参与者,负责二个分报告。
3、杭州市江干区“撤村建居”社会综合治理若干问题研究,2005年江干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委托,课题负责人.
4、、和谐社区构建中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融入问题研究----以江干区三叉社区为例,2006年度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第二
5、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研究,2006年国家社科科学基金,第三参与者,
6、詹姆逊后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校外基地),负责人。
7、融合还是排斥: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研究,2007年杭州市天成教育集团委托课题,负责人。
8、《杭州市企业职工工资性分配水平适当性的实证调查和对策研究》,2008年,杭州市总工会委托,负责人。
9、《浙江省出租车司机健康状况的实证调查和对策研究》,浙江省交通之声,浙江省交通传媒有限公司委托,负责人。
10、《政府公共服务和社区互助服务的有效衔接----以杭州市四季青街道为例的实证研究》,杭州市四季青街道委托,2009年,负责人。
已出版的著作、教材(包含合著)(近5年):
1、《东方美学对西方的影响——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丝绸艺术》,上海教育出版社,ISBN7-5320-9218-6,2004年7月。独立
2、《融合还是排斥: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ISBN978-7-5338-7106-2, 2007年8月,第一作者。
代表性学术论文(近5年):
1、《论詹姆逊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阐释的意识形态》,河南师范大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2003年第6期,独立
2、《杭州人口职业结构变化和社会保障制度研究》,载《杭州蓝皮书—2005年杭州发展报告(社会卷)》,杭州出版社, 005年1月。独立
3、、《评詹姆逊的后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阐释理论》,上海师范大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2005年第1期,独立
4、《浙江省人口老龄化和农村养老问题探讨》,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5、《詹姆逊的后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阐释学》,载《20世纪西方哲学的分化与会通》,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独立
6、《青少年社区矫治的本土模式和社会工作的介入空间》,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独立
7、《对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育两种途径的评价》,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独立。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7年第5期,全文转载。
8、《构建和谐社区和外来居民主体角色的定位----对杭州江干区三叉社区的实证分析》,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
9、《社会政策与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社会融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中文核心期刊),2007年第1期。
10、《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育的调查和分析》,教育发展研究(中文核心期刊,CSSCI),ISSN-1008-3855,2007年第3期
11、《杭州市构建城市公共突发事件应急联动网络研究》,载《杭州蓝皮书2007年杭州发展报告(社会卷),杭州出版社,2007年3月,独立。
12、《全纳教育视野:流动人口子女流入地义务教育的实证分析》,宁夏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独立
13、《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社会政策和现实环境互动的过程分析》,载《实践为本的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7月,独立。
14、《“撤村建居”社区融入城市进程中的优势和局限-----对杭州三叉社区的实证分析》,党政干部学刊,2008年第3期,独立。
15、《社会工作教学中行动反思模式的实践性运用》,载《公共管理新视野2007》,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年1月,独立
所获学术荣誉和学术影响(近5年):
1、论文:“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的新主题和成果转化机制研究”,获杭州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第二作者,2006年12月。
2、论文:“教育和谐: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社会融合过程分析---对杭州天成民工子弟学校的个案研究”,获杭州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独立完成,2007年12月。
3、 专著:“流动人口子女全纳教育研究”,获杭州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第四(课题组共8人)
4、专著:“中国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调查与研究”,获2007年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获奖二等奖,第四(课题组共9人)
5、论文:《和谐社区构建中城市融入问题研究---以杭州市江干区三叉社区为例》,获杭州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第二(课题组共3人)
学术交流:
1、2004/02---2004/06,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
十二、东港市公安局长安公安派出所教导员男,汉族,1968年5月出生,大学文化,1987年11月参加工作,199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东港市公安局巡警大队第四巡逻中队指导员、纪委纪检员,现任东港市公安局长安公安派出所教导员。
十三、唐家三少小说中人物
东龙八宗中画宗人物,拥有神奇的魔法(曾画出过角马、龙的生物),协助主角叶音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