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鲴鱼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黄鲴鱼

黄鲴鱼

动物形态黄尾蜜鲴:体形长而侧扁,腹部圆,在肛门前有一不明显的腹棱,体长约20余厘米,头呈圆锥形,颇小。吻圆钝,口下位,成一横裂,下颌有较发达的软骨质的薄边缘,眼位于头侧近吻端。下咽齿3行,侧扁而长。鳞片中等大,侧线鳞63~68,背鳍Ⅲ7,最后一根不分枝鳍条为光滑的硬刺。臀鳍Ⅲ9~11。体背部黑灰色,腹部及体侧下半部银白色,在鳃盖的后缘有一浅黄色的斑条,尾鳍呈显著的黄色。

生活于江河、湖泊等宽阔的水域中,常栖于中下层,产卵期4~6月。分布长江流域。山西、河北、山东、海南及福州等地亦有。

药用价值别名:黄姑、黄骨鱼(《纲目》)。

来源:为鲤科动物黄尾蜜鲴的肉。

性味:《纲目》:"甘,温,无毒。"

功用主治:《纲目》:"白煮汁饮,止胃寒泄泻。"

宜忌:《医林纂要》:"多食令人发热作渴。"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