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八景
宜春八景主要指江西省宜春市内八景:
春台晓日
宜春台,位于市区中山中路,袁州古城城中制高点,海拔130.4米,昔人称为“一州之壮观,万家之游息”。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长沙王刘发之子刘成封为宜春侯,于宜春筑五台。严嵩考证,五台为:宜春台、仙女台、凤凰台、化成台、湖冈台。民间传说,五龟夜入宜春城,被仰山神喝住,四龟逃出,一龟来不及走脱,化为宜春台,故宜春台又称“龟山”。宜春台始建年代久远,比江南三大名楼中的黄鹤楼早三百年,比岳阳楼早五百年,比滕王阁早八百年。宜春台顶的建筑物原为仰山行祠,是祭祀仰山神龙的地方。旧时,宜春台及其四周楼台亭阁、寺庙宫观甚多。台上的水星鼎很著名,南昌绳金塔寺曾仿造。民国时辟为公园。
化成晚钟
化成岩,位于市区西北郊、秀江北岸,海拔163米。洞幽石怪,自成岩壑,以“清奥”见称,素来誉为“江南一胜”和“天然图画”。山腰寺院创自何代,无考。宋代时香火隆盛,有“僧居罗上下,钟声答昏晨”诗句为证。唐代宰相李德裕贬官袁州长史时,曾居住于此。留有很多遗迹。此处摩岩石刻甚多。历代文人多有题咏。清初湖西道守施闰章与袁州知府吴南岱亦唱和于此。此二人在《聊斋》胭脂一案中都是被歌颂的清官。
袁山耸翠
袁山,古名五里山,在城北2公里春台乡柏木头村后面。唐朝时,诗人有“袁山大小双螺并,秀水东西一带横”之句描叙宜春山川形胜。袁山有大小两座,山的西面0.5公里处有一小山相对峙,名小袁山(又名望家尖),大袁山海拔208米,相传古代隐士袁京隐居于此,卒葬其侧。袁山以袁京而得名,袁州以袁山而得名。流经宜春的秀江古名南水,后也更名为袁河。以袁山为中心,现在正在建设袁山公园。
钓台烟雨
位于市区东郊下浦境内,有两个钓台:一在距城3公里许的大塘村雷潭,称雷潭钓台;一在距城5.5公里许的墈上村震山,称震山钓台。雷潭,在袁河转弯处北岸边,山丘由北而南,止于河边,形成岩壁,“旧传有龙潜于此”。潭边有峭石,名“钓鱼台”。台旁旧有寺院,名“多宝寺”。震山,别名颜山,其山脚小河之滨有两石似船形伸入河中,相传唐代宜春隐士彭构云曾隐钓于此。彭构云精通阴阳图纬之学,不求闻达。唐玄宗曾遣使以蒲轮迎之入京。彭构云入京,拜官不受,辞归故里。故称征君钓台,又名震山钓台。
卢洲印月
卢洲亦名状元洲,因唐代状元卢肇读书于此而得名。位于城区东北侧,宜春大桥下游秀江中心。呈舟形,俗称鸭婆形。明朝时,监察御史刘琬(后改姓为高琬)曾购买此洲,建卢洲书屋以课弟子,严嵩曾就读其中。明末建有三元阁,次年在阁后又建文标阁,专祀卢肇。两阁规模宏伟,屹立中流,并在洲的四周“障以石岸,周以高垣”。历史上卢洲为宜春风水关锁,尝种树以固风水。后沦为荒洲,一度曾为畜牧场。现辟为状元洲公园,并建有游泳池。又重建文标阁,可称胜境。
南池涌珠
位于城南火车站南侧之珠泉,宜春至安福的古道旁,有一长14米,宽4.75米的长方形水池。四周垒以青石,中间架有石拱桥,桥长4.75米,宽2.2米。脉脉清泉从坑底涌出,故名“涌坑泉”,又名“涌珠泉”。有泉池方广丈余。泉水平地涌出,如粒粒珍珠,故名珠泉。明万历间于泉上筑台,台下建楼,连檐接栋,与宜春台相望。清顺治间,知府胡希圣于池上建亭,亭名“观我亭”(亦名“见我亭”)。民国时,泉边有一尼姑庵。1984年5月,该泉池被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谷飞瀑
位于城西南35公里温汤乡潭下村的老山。群山逶迤,林茂竹修,雾漫云飞,山泉汩汩,气象万千,山巅有一泓清泉,在160米高的悬崖上,一瀑飞出。其上,宛如一条白龙,从青翠的幽谷中溜出;中间,飞瀑泻在两旁层层凹凸不平的峭壁上,最后倾泻入深潭,落在一块如距虎的顽石上,轰鸣作雷声、溅起千万碎珠。潭中,浪起汹涌,雨滴落个不停。四周雾气朦胧。终日毛毛细雨,阳光斜照,彩虹成双,显得光怪陆离,变化多端。“瀑布常在烟霞中,水花总与云霓游。”故题曰:云谷飞瀑。据考,此景原为“雪谷飞瀑”,指仰山雪谷潭瀑布。后移至温汤刘坊老山瀑布,改称“云谷飞潭”。瀑布上下三四叠,高160余米,宽3至4米,有的地方宽10米,是全国长瀑布之一。现为明月山风景区一部,已开发。
仰山积雪
仰山距宜春城区约40里,因其山势“高耸万仞,仰不可攀”而得名。入夏,云气冒其巅,雨立至。山水奇胜,石径萦回,飞瀑湍奔,白雪皑皑。这里气候独特,孟春、仲春也有下雪现象,常积雪数十天不化。一进入冬天,仰山微阴即雪,每当雪霁云开,海拔1034米的集云山峰一带,皓雪晶莹,经久不化,形成高山瑰丽的雪景,令人赏心悦目。这一江南胜景称作“仰山积雪”。仰山,古代视为“州之镇山”。汉代民间便崇祀仰山之神。元代时,仰山神庙几乎分布半天下。韩愈曾求其降雨。山下有太平兴国寺,是禅宗沩仰宗发祥地。“梯田”一词,最早见于范成大游览仰山的日记中。北宋时仰山因产一茎七穗之“嘉禾”而轰动朝廷。仰山“稠平”茶为历史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