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盘菌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核盘菌

中文学名:核盘菌

拉丁学名: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

分类地位:子囊菌亚门、盘菌纲、柔膜菌目、核盘菌科、核盘菌属

形态特征:子囊盘小, 呈小杯状,浅肉色至褐色,单个或几个从菌核上生出,直径0.5-1cm,柄褐色细长,弯曲,长3-5cm,向下渐细,与菌核相连。菌丝体可以形成菌核,长柄的褐色子囊盘产生在菌核上。菌核形状多样,长3-15μm。子囊圆柱形,120-140μm×11μm,孢子通常8个,单行排列,椭圆形,8-14μm×4-8μm,侧丝细长, 线形, 无色, 顶部较粗。

生态习性:生于林地、田间上,是油菜的重要病原物。

分布地区:吉林、河南、江苏、四川、广西、广东、江西、福建、台湾、湖南、湖北、浙江、甘肃、陕西、贵州、新疆等。

经济用途:记载可食用,不过一般个体小,食用价值不大。日本曾利用此菌发酵培养,制取的多糖,对小白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另外,此菌危害十字花科、豆科、茄科、芸香科等植物。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