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状耳盘菌
中文学名:叶状耳盘菌
拉丁学名:Cordierites frondosa (Kobay.) Korf.
中文别名:暗皮皿菌、毒木耳
同物异名:Ionomidotis frondosa (Kobay.) Kobay. et Korf.
分类地位:蜡钉菌目、胶陀螺科、耳盘菌属
形态特征:子囊盘小,黑色,呈浅盘状或浅杯状,由数枚或很多枚集聚生一起,具短柄或几乎无柄,直径2-3.5cm,个体大者盖边缘呈波状,上表面光滑,下表面粗糙和有棱纹,湿润时有弹性,呈木耳状或叶状,干燥后质硬,味略苦涩。子囊细长呈棒状,43-48μm×3-5μm,内有8个近双行排列的孢子。孢子无色,短柱状,稍弯曲,5-7.6μm×1-1.4μm。侧丝细长,顶部弯曲,近无色,有分隔和分枝,顶端粗约3μm,
生态习性:夏秋季在桦木等阔叶树腐木上成丛或成簇生长一起。
分布地区:湖南、广西、陕西、云南、贵州、四川等。
经济用途:此种极似木耳,木耳产区多发生误食中毒。其症状如胶陀螺菌中毒 ,属日光过敏性皮炎,可能会有卟啉这种物质。一般食后约3小时发病,出现手指、脚趾发痒,脸面红肿,灼烧般疼痛,往往形成水肿和水泡,咀唇肿胀外翻 。凡露光部位反应更严重。发病率高达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