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鹿花菌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疑鹿花菌

中文学名:疑鹿花菌

拉丁学名:Gyromitra ambigua (Karst.) Harmaja

中文别名:含糊鹿花菌

同物异名:

分类地位:盘菌目、马鞍菌科、鹿花菌属

形态特征:子囊果较小至中等,菌盖似马鞍状,3-5cm,暗褐至深褐带紫色,表面不平整,边缘向内卷。菌柄近柱形,长3-5cm,粗0.3-0.5cm,表面褐色带紫,平滑或稍有凹沟,向基部稍膨大,内部空心。子囊细长圆柱形,160-230μm×12-16μm。孢子8枚,侧丝细长,无色,有分隔,顶部钝圆。长椭圆至椭圆形,浅黄褐色,光滑,含油滴,两端稍有突起,20- 27μm×8-12μm。

生态习性:夏秋生针叶林中倒腐上,单生或群生。

分布地区:吉林、西藏等。

经济用途:此种可能有毒,外形特征与赭鹿花菌(Gyromitra infula)相似,但后种孢子较小,两端膨大不明显,另外颜色也有差异。

毒性特征:潜伏期6-12(48)小时。毒素强烈的溶血作用,使红细胞大量破坏,出现急性贫血、血红蛋白尿、尿毒症等,重者会致死。死亡率2-4%。5-10天恢复正常。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