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事口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自事口草的功效介绍】:

自事口草 (《生草药性备要》)

【异名】鹿蹄草(《生草药性备要》),小回回蒜(《植物学大辞典,),假芹菜(《岭南采药录》),千里光(《南京民间药草》),自灸草、野芹菜、点草(《广东中草药》)。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禺毛茛的全草。

【植物形态】禺毛茛多年生草本。

须根多数,白色。

茎直立,高0.3~1米,分枝圆柱形,中空。

茎与叶柄均密被伸展的淡黄色糙毛。

基生叶簇生,具长柄,通常2回3裂,1回裂片阔楔形,长3~5厘米,宽0.8~1.5厘米,再行深裂,2回裂片长方状倒披针形,上端具不规则的齿裂或3深裂;茎生叶与基生叶相似,但叶柄较短。

花小,直径约6~8毫米,对叶单生于枝端;萼片5,狭卵形,外反,外面有长毛;花瓣5,黄色,阔倒卵形,长约5.5毫米,宽3毫米,基部有圆形的小鳞片;雄蕊多数,短;心皮分离,有胚珠1枚。

聚生瘦果球形,直径约1厘米,花托伸长,有短毛;瘦果扁,狭倒卵形,长约4毫米。

两侧边缘附近有不明显的棱线,顶端有短喙。

花期4~5月。

生长于水沟或水田边等阴湿处。

分布长江中、下游和以南各地区。

【采集】春末夏初,采取全草,洗净晒干。

【药材】干燥全草,长约40厘米,暗褐色,茎有分枝,细长压扁,有纵皱纹,被灰黄色粗长毛,茎基带有须根;叶皱缩,叶片2回3裂,叶柄基部呈鞘状;枝上部带有花或果实,但大部均已脱落,而露出长3~4毫米的花托。

气微,味淡。

以干燥无泥沙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全草含原白头翁素,鲜茎叶中含量约0.12%,干茎叶中约0.34%,鲜根约0.3%。

全草预试含有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机酸。

【性味】甘淡,有毒。

①《岭南采药录》:略有毒。

②《广东中药》Ⅱ:味淡,性平,有微毒。

【功用主治-自事口草的功效】治目翳,黄疸。

【用法与用量】外用:捣敷发泡、塞鼻或捣汁涂。

【宜忌】①《广东中药》Ⅱ:其汁液切不可点眼。

②《广东中草药》:不宜内服。

【选方】①治眼病去膜,痘眼亦好:铜钱一个,放在脉门之上,自扣草捶烂,敷在钱眼处则扯毒,有泡,亦无碍。

(《生草药性备要》) ②治黄(疸)病:自扣草打烂,敷手腕脉上,待起泡时刺破,除去黄水。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