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凡
修行过程中之一阶位。为见道以前的阶位之一。系“外凡”之对称。“凡”为圣之对称,指修行佛道而未证见正理者,亦即对正理发相似之智解者,称作内凡。反之,未发相似之智解者,则称外凡。
由于大小乘在修行上之阶位并不全同,故其对内、外凡的判定也有差别。小乘以五停心、别相念处、总相念处等三贤位为外凡,以暖、顶、忍、世第一法等四善根位为内凡。如《大乘义章》卷十七(本)云(大正44·792b):“一者外凡,五停心观总别念处,事中安心未观谛理,名之为外,具足死凡鄙之法,故名为凡。二者内凡,暖等四心,学观谛理得圣人性,故名为内,凡法未舍,故称为凡。”《成实论》卷十五云(大正32·362a):“若不得达分善根,名外凡夫,得名为内,是内凡夫亦名圣人,亦名凡夫,因外凡夫故名圣人,因见谛道故名凡夫。”
大乘则以初地以上为圣者,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十位为内凡;十信位为外凡。《大乘义章》卷十七(末)云(大正44·810b)
“言外凡者,善趣之人向外求理,未能息相内缘真性,故名为外,六道分段凡身未舍,故名为凡(中略)。言内凡者,种性以上渐息缘故内求真性,故名为内,六道分段虽分断离未有尽处,凡夫身未尽,故亦名凡。”
天台家所立藏通别圆四教之中,其内外凡之分位,亦有不同,依《天台四教仪》说,藏教以三贤位为外凡,四善根为内凡,与小乘之说相同。通教则以十地中之第一干慧地为外凡,以第二性地为内凡。别教以五十二位中之十信为外凡,十住、十行、十回向为内凡。圆教以八位之第一五品弟子位为外凡,十信位为内凡。
若就六即之位次而言,五品弟子位相当于观行即,十信位相当于相似即。若与别教配对时,则五品弟子位相当于十信位,而十信位相当于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十位,故内凡外凡虽都属凡夫,然因教行有高低而有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