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背栎
所属卷:Quercus Linn.
所属科:Fagaceae
中文名:灰背栎
其它中文名:灰背高山栎。
文献来源:Quercus senescens Hand.-Mazz.(1929); A. Camus(1936-38); 图鉴(1972)*.徐、任(1976)*.
描述字段:常绿灌木或乔木,高达15米,树皮灰褐色不规则块状开裂。幼枝密被污褐色绒毛,后渐脱落。叶长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长3-7厘米,宽1.2-3.5厘米,顶端圆或钝,基部圆形至浅心形,全缘或有数个刺状锯齿,幼时两面密生灰黄色绒毛,侧脉6—8对;叶柄长1-3毫米,密生绒毛。壳斗碗形,包围坚果约1/2,直径0.7-1.2厘米,高5—8毫米;苞片长三角形,长约1毫米,紧密覆瓦状排列,有灰色绒毛。坚果卵形,直径0.8-1.1厘米,高1.2-1.8厘米,无毛,果脐凸起。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9—10月。
分布及生境:产滇中、滇西北,生于海拔2000—3100米干燥山坡或松林中。我国贵州、四川有分布,常生于石灰岩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