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将军

王平将军(1907-1998)湖北阳新县王英镇东源大湖地村人。1926年12月,王平将军参加组织农民协会,任乡农协负责人和村农协会长,大革命失败后坚持组织群众开展革命活动。1930年5月,彭德怀领导的红五军进入阳新,王平参加红军,被编入由何长工任军长的红三军团第八军。同年9月,王平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随彭德怀领导的红三军团转战湘鄂赣三省,参加了攻打长沙、岳阳等战役和第一至四次反"围剿"。在革命斗争中,王平也迅速从一名战士成长为红三军团的一名团政委。第五次反"围剿"中,王平担任红四师第11团政委兼政治处主任,参加了攻打福建沙县和回师江西保卫广昌的战斗。1934年,王平率部参加长征,在突破四道封锁线、四渡赤水和攻占娄山关、保卫遵义城等战斗中,他率领红11团多次担任军团前卫和后卫,为红军主力开路,保护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的安全。到达陕北后,王平参加了直罗镇战役,不久调任红一军团第四师政治部副主任。1936年12月,王平在红军抗日大学学习后,被任命为红27军政委。
抗日战争爆发后,王平被任命为中共晋察冀临时省委军事部长,赴冀西山区阜平发动群众,组织地方武装和开展游击战争。仅用二、三个月时间,他就组织了几千人参加抗日义勇军,创建了河北阜平县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1937年11月,晋察冀军区成立后,王平主持筹建第三军分区并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以后,他为组织和扩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提高部队政治素质和战斗力作出了积极努力,并率部参加了抗击日军对晋察冀边区八路军围攻的战斗。1938年8月,王平任冀中军区政委,全力整训地方武装,为八路军120师输送了几支主力部队,并率部参加粉碎日军围攻冀中的战斗。1939年以后,王平分别兼任第三分区地委书记,冀晋军区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和冀晋区党委书记,领导边区军民参加了百团大战,粉碎日军对北岳区的多次"扫荡",并率军向敌后进军巩固了原有抗日根据地,开辟了新的根据地,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平领导冀晋边区军民加强生产、积极扩编整训部队,为挫败国民党军队发动的进攻作好准备。解放战争开始后,王平指挥冀晋边区部队、民兵积极参加晋察冀野战军组织的正太战役、保北战役、清风店战役等重大战役。1947年10月,王平在指挥边区军民参加解放石家庄战役的同时,又组织边区民众大力支援前线。1948年8月以后,王平先后任北岳军区司令员、察哈尔军区司令员,指挥部队参加了平津战役,解放了张北、张家口、大同等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王平任察哈尔省第一副主席和公安厅长,领导开展了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的斗争。1953年5月,王平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政委、党委书记,与司令员杨勇共同指挥了夏季反击战和抗美援朝最后一次战役--金城反击战,给敌军以致命打击,为促使朝鲜停战作出了重要贡献。后来,王平又于1957年第二次入朝,任志愿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0月,任志愿军政委,组织部队加强战备和参加朝鲜的和平建设。
1955年3月,王平被任命为总参谋部动员部部长,为军队动员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建设做了开创性工作。1958年11月,王平任解放军军事学院政委,1960年1月又为该院党委书记。他主张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学改革带动各方面建设,为培养适应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所需要的高素质指挥人才,作出了贡献。"文革"期间,王平坚持同江青、林彪集团进行斗争,受到诬陷迫害。1975年恢复工作后,先后任军委炮兵政委、武汉军区政委、总后勤部政委和党委第一书记、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等要职,为新中国人民军队的政治思想建设、后勤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王平将军功勋卓著、德高望重,除了于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外,他还曾当选为中共十一届中央委员,十二、十三次全国党代会被选为中顾委常委,是第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人大常委。1988年,王平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王平将军十分关心家乡建设,他曾在1977年回家乡阳新视察,还多次为家乡筹集扶贫和教育资金。1986年,他为大冶南山头革命纪念馆题写了"发扬老区革命传统,锐意改革振兴大冶"的题词,这也是对我们整个黄石地区人民的鞭策和鼓舞。
1992年12月,《王平回忆录》出版发行。
王平将军于1998年2月8日逝世,享年91岁。
王平将军于战争年代曾两次负伤,遇险则不计其数。某战斗,王平随部队进攻,忽觉腰部如遭重锤猛击,心想中弹无疑,战后竟无恙。细检之,为一皮文件包所阻,弹头夹包内。某战斗,王平蹲工事用电话指挥打反击,忽觉有人推己身,力甚大,不可阻,头脑亦“嗡嗡”响。盖一发迫击弹落近前,将军耳震聋。某战斗间隙,王平与警卫班长于一山坡午休。朦胧中,将军觉班长“哼”一声,睁眼视之,某战士擦枪走火,班长命毙,一弹洞穿班长头颅,由将军耳旁擦过也。某战斗,王平将军与邓国清团长立坑道观察敌情。突然一发子弹击中邓团长手,王平急回首,又一弹飞至,由将军后脑勺擦过,幸仅皮破血流。若不回首,子弹正中前额。
王平将军言:长征过草地,途经班佑河。过河后彭德怀命其回返,收容掉队红军。将军领兵一营,急行军七十里,始至河畔,举目远眺,果然人影不少;近视之,或坐,或躺,或卧,或跪,或搂,或抱,或背靠背,或肩挨肩,皆呼之不应,摇之不动;细检之,约数百人,唯一小红军尚有气息;将军命抱小红军回,中途断气。1996 年3月26日,王平将军与余言此,老泪纵横,哽咽不已,闻者无不长叹息也。
1938 年8月1日,王平将军至任丘县青塔镇,赴任冀中军区政委。当日黄昏,军区政治部某领导呈送一处决罪犯之名单,请王平签名批复。名单共二十八人,罪名为“托派”、“汉奸”等。将军意难决。先提审一“汉奸”,黑土布衣、敞胸露怀,蓬头秽脸,十三岁童也。王平疑其罪,细审。问:“你当过汉奸吗?”童答:“不是。”问:“那你为什么被抓呢?”答“偷东西。”又问:“既然你是小偷,能当着我面,偷偷看行吗?”童答:“不敢。”王平以命令口吻曰:“叫你偷就偷,有什么敢不敢?”童答:“已偷过。”王平不信,童遂从怀中取牙膏还王平。王平大惊,心想:小偷无疑矣。是夜,遂将二十八名死刑犯,一一复审,果多为冤案,将军奋笔疾书,均免死罪。
王平将军告余,1962 年,毛泽东到南京视察,于大会堂接见部队师以上干部和地方负责同志。毛一手拉许世友手,一手拉王平手走上主席台。同上主席台有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省长惠浴宇等。毛泽东手叉腰,立中央,用湖南腔曰:“团结起来,努力奋斗,克服困难,争取胜利。”言毕,转身下。出礼堂指王平、许世友言:“不要送,各奔前程。”旋即上车奔上海。其时,许世友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王平任南京军事学院政委。
1964 年1月13日晚,南京军区军人俱乐部举行将军与农民对阵篮球赛。王平将军任将军队场外指导。将军队成员有许世友上将、聂凤智中将、张藩中将、王晓少将、吴华夺少将、高厚良少将、蔡永少将等,对阵农民队为江苏省丹阳县11个生产队的农民业余篮球队员组成。王平将军忆此兴奋不已,曰,其时将军队取名为“老战士队”,农民队取名为“新农民队”,比赛中高潮迭起,掌声不绝,“老战士队”以64:54获胜。
“文革”中,南京军事学院分成两派:一派为“红司”,一派为“革联”,两派争斗王平。1967 年4月,王平于南京总医院做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
手术未拆线,即被造反派抢出批斗。
今日“红司”,明日“革联”,轮番“轰炸”,直至5月下旬。某日,南京体育馆召开批斗大会,造反派勒令王平到会,将军躺行军床、戴氧气罩,接受批斗达四小时之久。
王平将军办事极有主见,从不趋炎附势,随波逐流。
武汉军区二十军防化连,江青“批林批孔”之试点单位。“文革”中,红极一时,人人趋之若鹜。某日,时任武汉军区政委的王平将军驱车至二十军视察,经防化连,军领导指其营房告将军,此乃防化连。将军闭目佯装未闻,车过之。次日出车,又经防化连,陪同者提醒曰,是否到防化连看看,将军淡淡一笑,无动于衷。又一日,将军车三过防化连,秘书小声附将军耳言,这是江青抓的点,不下车看看恐怕不妥。将军依然不发一言,车又过之。事后,有人状告王平,三过防化连而不入,与江青唱对台戏。王平将军耸耸肩曰:“小题大作,不予理睬。”
不久,江青一封亲笔信送防化连,官兵敲锣打鼓,学习讨论,并将信连夜送武汉军区。王平将军接信后,沉默无语,搁置数日。有常委建议:“政委,我们是否给江青同志回个信?”王平问:“回信说什么?”答:“以军区党委名义,感谢江青同志对部队的亲切关怀。”王平不悦,曰:“江青同志并未在军队担任职务,她给一个连队写信,也值得军区党委兴师动众?”该常委无言以对。
1976 年2月下旬,党中央召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大军区负责人会议,要求大家转弯子,积极支持并参加批邓。江青出席大会,作即席发言,主旨批邓。会后,由王平主笔,杨得志、赵辛初等联名书信一封,送江青,大意为:你今天讲的话,我们没有记下来,请发一个记录稿给我们,我们好回去传达。江青阅信,心中不悦,只得于信上批曰:“概不传达。”
毛泽东逝世,全国各省、各军区都发唁电,按习惯应对江青表示慰问。武汉军区发的唁电只字未提江青。报纸发表后,各大军区唯有武汉军区未提江青名。有人建议再给江青补发一电,王平将军则曰:“不提江好。不提,江青还高兴。说明她是党中央领导人,把她放在家属位置或者还不高兴呢。”此事遂平。
黄永胜心胸狭窄,难与共事。抗日战争时期,王平将军任晋察冀三分区政委,黄永胜任司令员。某日,上级命令三分区派人至敌占区运粮。黄永胜推脱有病,王平欣然代之前往。大捷归,黄永胜忌之,状告王平包办一切,欲取司令员而代之。王平哭笑不得。“文革”之初,王平将军被隔离审查,专案人员询之黄永胜,黄永胜曰:“此人早该打倒。”王平将军故此身陷囹圄五年。王平将军出狱之际,恰黄永胜锒铛入狱之时。专案人员询之王平将军,将军不发一言。单独审讯黄永胜,有关部门特邀王平参加,王平拒之。公安部集体审讯黄永胜,王平将军于走廊处循窗口一瞥,旋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