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快速部署部队轻型坦克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美国快速部署部队轻型坦克

该坦克是美国AAI公司在轻型高生存力试验车(HSTV-L)的基础上研制的,拟装备快速部署部队。根据美军的战术要求,该坦克应具有良好的运输适应性,尤其是空运适应性;有很好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以增强护护力;能对付苏联T-62、T-72等主战坦克。从设计思想和作战任务来看,它已脱离了遂行侦察任务的轻型坦克的传统概念,而将能完成支援步兵突击、阵地阻击及后续任务。

该坦克样车于1980年10月问世,目前尚处试验阶段。该车战斗全重13.426t,体积小,用C-5B运输机可运载8辆,用C-130或C-141运输机能运载2辆,海军陆战队的CH-53E直升机可吊运1辆,陆军的CH-47D直升机也可载运。

结构特点

该坦克的车体为铝装甲全焊接结构,前部左侧是驾驶员位置,其右侧是车长兼炮手位置,2名乘员在各自的顶舱口正面配有3个潜望镜。驾驶员和车长之间、首上倾斜装甲板上部安装有1个辅助瞄准镜。

乘员舱后面、车体中央上部有流线型炮塔,采用电动或人工控制360°旋转,其上安装1门阿雷斯(ARES)公司的XM274式75mm自动炮。该炮身管长为口径的72倍,重约1.2t,俯仰范围-15°~+40°,有双向稳定器,能行进间射击。它的发射方式与众不同,可采用普通后坐循环或前冲后坐循环方式,即不仅能在发射位置发射,而且也能在一般火炮不能发射的位置发射。当该炮在后坐部分向复进过程中发射时,耳轴拉力下降到22.54kN。该炮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初速高;二是自动装填。初速高能提高对装甲的侵彻力;自动装填具有点射能力(可点射2、3、4、5发弹),从而对目标的某一部位可实现多发击中,增大侵彻效果。

自动装弹机可以从下部供弹,从上部抛出空药筒。火炮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杀伤爆破

榴弹及装近炸引信的防空榴霰弹,炮弹基数60发。脱壳穿甲弹初速为1220m/s,直射距离1500~

2000m,榴弹最大射程12000m。火炮射速为70发/min。为了达到这样的高射速,采用一种嵌入式弹药,全弹长仅340mm(105mm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长940mm),它不仅提高了发射速度,缩小了供弹装置和弹仓的体积,而且还能使炮塔体积减小。

辅助武器为1挺M240式7.62mm并列机枪,携弹2600发。另外,还有16具烟幕弹发射器。

火控系统除了双向稳定器外,还有CO2激光测距仪、数字式弹道计算机和1个安装在独立支架

上的昼夜热成像瞄准镜。该支架也是稳定的,位于炮塔顶部。炮手还可使用自己专用的1个瞄准

镜。通信设备为AN/VRC43型电台。

该坦克的动力传动装置位于车体后部,必要时可在伸缩式滑轨上整体拉出,便于野战修理保

养;采用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公司的6V-53T涡轮增压柴油机,功率为257kW(350马力);采

用X-200型液力机械传动;行动部分包括5对负重轮和1对托带轮,悬挂装置为独立扭杆式。该车的

单位压力只有48.07kPa(0.49kgf/cm2),因而它能在雪地、泥泞、沙漠地区行驶,具有较高的越野

能力。

该坦克的车体用铝装甲制造,前装甲倾角大,车体底部又用几块钢装甲板加强,两侧还可以

披挂钢装甲板,装甲防护力可与M2步兵战车媲美,能在15m距离上防14.5mm穿甲弹和155mm榴弹破

片。

性能数据

型号RDF/LT

乘员3人

战斗全重13426kg

净重12247kg

单位功率19.1kW/t

单位压力48.07kPa

车长(炮向前)8,235m

车体长5.569m

车宽2.540m

车高(至瞄准镜顶)2.286m

火线高1.562m

车底距地高0.500m

公路最大速度64km/h

燃料储备378L

公路最大行程500km

涉水深1.0m

浮渡能力无

爬坡度60%

发动机

生产公司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公司

型号6V-53T

类型2冲程水冷涡轮增压柴油机

功率257kW(350马力)

传动装置

生产公司阿里逊(Allison)

型号X-200

类型液力机械传动

悬挂装置类型扭杆

主要武器口径/型号/类型75mm/XM274/自动炮

并列武器口径/型号/类型/数量7.62mm/M240/机枪/1挺

烟幕弹发射器数量16具

弹药基数

炮弹60发

机枪弹2600发

炮塔驱动方式液压/手动

炮塔旋转范围360°

主炮俯仰范围-15°~+40°

炮塔回转速度60°/s

火炮俯仰速度60°/s

电气系统电压24V

蓄电池数量/电压/容量6个/12V/190Ah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