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锣乡
1、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铜锣乡基本概况
位于长宁县境中南部,东起竹海镇境,西至花滩镇界,南与龙头镇相连,北同井江乡接壤。乡政府所驻地于1997年6月由铜锣井老街迁至原长龙公路旁的新区集镇,距长宁县城15公里。2003年年末,全乡辖一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八个村民委员会,58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3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530亩(合702公顷),其中田7860亩(合524公顷),有林地20000亩,森林覆盖率达41.5%。
全乡总人口13161人,其中农业人口12868人,人均有耕地1.02亩,有非农业人口293人,少数民族人口14人。人口出生率千分之八点零五,人口自然增长率千分之二,政策生育率94.17%。
2003年,全乡农业总产值2925万元,比2001年增长25.3%;乡镇企业总产值837万元,比2001年增长109.75%;财政收入79.8万元,比2001年减少65.75%;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386元,比2001年增长14。4%。
2003年,乡有义务教育学校一所,在校教师80人,在校学生183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4%,巩固率99.8%。有乡卫生院一个,村级医疗卫生室七个。
农业与农村经济
铜锣乡是以农业为主的乡,从2001年至2003年,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退耕还林2828亩,转为以种竹木、果树为主的经济型项目。三年中,建成优质水稻、碑底坝品牌大米订单1000吨的专业村一个,建成年产杂竹6000吨、水果200吨、花卉年产值60万元的专业村各一个,专业村14个。发展规模型稻田养鱼,年成鱼起水10万斤。2003年,全乡农业总产值达2925万元,粮食总产量6441吨 ,亩平产粮612公斤,人均年占有粮食501公斤;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538元,比2001年增加301元。
乡镇企业
铜锣的乡镇企业以制砖、制茶、竹类和大米加工等为支柱,另有涂料、小纸厂、酿酒等亦得到发展。2003年,铜锣砖厂年产砖400万匹,年产值达40万元;竹纤厂、竹编、竹工艺厂年产值达250万元以上, 茶厂年产龙峰牌优质精制茶叶5.5吨,年产值12万元。全乡乡镇企业年总产值837万元,上缴税收35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
乡境内除原长龙公路穿越全境外,至2003年,乡内已修建四条公路干道(龙峰路、爱国路、大坝路、红林路)和机耕道计63公里,已实现了村村通公路,90%的社通机耕道。在实施“治水兴乡”的规划中,至2003年,全乡已打机井1201眼,建水窖1146个,山地蓄水池73口,拦山堰二条,长2400米,囤水田1559块,整治山平塘28口,水库两个,筑拦水坝四个,修引水渠6050米,建沼气池182个, 改善了铜锣乡常旱片区农民的生活条件。
2、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铜锣乡铜锣乡位于瓮安县北部,距离县城约61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无工厂、无矿藏,属省级三类贫困乡,全乡所辖铜锣村、白果村、三乐村、新田坳村、桂花坪村、通土坝村、大蛇村、民权村、寒坪村九个村委会,80个村民组,3620多户人家,1.51万人,拥有耕地面积1.17万亩,其中田4820余亩,土6940余亩,全乡纵横面积86公里。
近年来,全乡村村通公路,村村有村级办公房,80个村民组的农户都用上照明电,10%的农户安装上固定电话,已开通了移动和联通网络。全乡移动通讯覆盖率达30%以上,村村有小学,全乡教育工作和教学设施得到稳步推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2]
3、台湾省苗栗县铜锣乡铜锣乡是台湾苗栗县的一个乡,位于苗栗县南端,东南以关刀山山脉与大湖乡相毗邻,南以三义乡为界,西与通霄镇,西湖乡相接壤,西北、东北则分别和苗栗市及公馆乡相连。
气候属于亚热带,温和多雨,雨季主要在5月至9月。
经济
铜锣科学园区(兴建中)
铜锣工业区
铜锣中兴工业区
交通
台湾铁路管理局台中线:铜锣车站
苗栗客运、新竹客运皆有行驶本乡
台13线
台72线:东西向快速公路,后龙汶水段
县道119:西湖乡- 铜锣乡 -三义乡
县道128:西湖乡水甲埔 - 铜锣乡 -公馆乡
教育
县立文林国中
旅游
铜锣乡综合观光农园
九华山
龙腾瀑布
特产
抗菊
文旦
鸡
茶
油桐花
稻
名人
叶菊兰
何智辉
[铜锣乡地址位置]
后龙溪和支流老鸡隆河,流贯乡域的东部与东北部份;乡域西面则属于恬静、秀丽、自然、朴素的特质。双峰山标高五三八公尺西湖溪上游地区,全境山环水绕,田畴似锦,处处散发着,耸立于乡域的南方,形象俊美、拔地而起、气势雄浑,昔日的文人墨客,以「双峰陵霄」列为古苗栗八景之一,亦为本乡最显著的地标。铜锣乡乡域东起东经一二0度五0分一八秒,西起东经一二0度四四分二六秒;南起北纬一一四度二三分二四秒,北至北纬二四度三二分0八秒,乡域轮廓略成菱形,南北方向长约十六公里,东西方向宽约九公里,乡域面积为七八.二八0五平方公里,行政辖区共分:中平、兴隆、盛隆、新隆、樟树、九湖、铜锣、福兴、竹森、朝阳等十村。乡域境界极东、极西、极南、与极北四个极点的位置,根据联勤八十年经建版二万五仟分之一地形图计算所得结果,分述如下:
一、极东地点:位于本乡与公馆乡及大湖乡三乡交界的龙船山山脉棱线上,标高约为海拔六五0公尺,东经一二0度五0分一八秒,北纬二四 二六分一三秒。
二、极西地点:位于本乡樟树村与通霄镇及三义乡交界处之火炎山山脉棱线上,标高约为海拔四00公尺,东经二0度四四分三六秒,北纬二四度二五分四九秒。
三、极南地点:位于本乡新隆村与三义乡及大湖乡交界处附近之关刀山山脉棱线上,标高约为海拔七四0公尺,东经一二0度四八分三0秒,北纬二四度二三分二四秒。
四、极北地点:位于本乡朝阳村与苗栗市交界处之后龙溪西北岸边,标高约为海拔一七0公尺,东经一二0度四八分,北纬二四度三二分八秒。
[铜锣乡历史沿革]
本乡开拓始于清干隆初年,粤人蓝之贵率族人三十余户,垦荒地、斩荆棘、辟田园,结庐舍于竹仔林(现在的竹森村一带)。干隆十年(一七四五 ),彰化豪强王桂麟嫉其有成,乃向官府伪报蓝之贵为匪首,其庐全为匪窝,即率领官兵征剿。因寡不敌众,所过之处被焚掠一空,最后残余庐舍三栋,故有「三座厝」之称。干隆十二年广东镇平人,吴士贵、吴荣芳,继蓝之贵之后,广招移民,跟循其垦辟旧迹,由芎蕉湾(今朝阳村)向南扩展,至田洋(今铜锣火车站前,尖丰公路以南地方)樟树林等地,一面将居住于该地原住民驱逐于鸡隆深山,一面开垦田园,逐渐形成村落。
同年,广东陈国兴与曾朝速、巫朝刚、曾俊珀、曾东兴等人组织「五大股」,开辟牛角坑、早坑、山水坑、长潭坑(均在九湖村)等地。干隆年间 (一七三六~一七九五),广东吴潮光率吴、彭姓壮丁,创建老鸡笼与新鸡笼庄(兴隆、新隆村)。干隆五十六年(一七九一),嘉应州人赖联辉开拓三座屋(竹森村)。干隆末年,嘉应州人李应龙开拓三座屋,为铜锣李姓始祖;吴琳芳率兄弟五入,开辟樟树林。咸丰初年,惠州人吴立传(吴友宗后裔)率族人由高埔入垦新鸡笼(新隆、盛隆村)。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广东吴同麟开拓老鸡笼(兴隆村),拓地百余甲。后来,清廷解除汉人携眷渡台禁令,自广东来台的垦民接踵而至,垦民大多聚集在老街(今福兴村)一带,铜锣市街也因而初具规模。
[铜锣乡行政区域]
铜锣的设治,始于干隆末年,当时有『铜锣湾庄』、『芎蕉湾庄』、『七十份庄』、『樟树湾庄』等四街庄,隶属于淡水厅后龙堡。光绪元年,改隶新竹县。光绪十五年,铜锣湾庄改为福兴街,另有芎蕉湾庄、中心埔庄、中车路庄、七十份庄、三座屋庄、樟树林庄、出水坑庄、圆潭庄、竹围子庄、老鸡隆庄、新鸡隆庄、鹿湖庄等,隶属于台湾府苗栗县苗栗一堡。日人据台后,地方政制复位,设铜锣湾区隶属于三叉河厅。民国九年,改称『铜锣庄』,隶属于新竹州苗栗郡,庄下大字名有老街、铜锣、芎蕉湾、三座厝、圆潭、樟树、竹围、中心埔、七十份、老鸡隆、彭屋、新鸡隆等。民国三十四年台湾光复,设铜锣乡迄今,隶属于台湾省苗栗县,辖有九湖、福兴、新隆、兴隆、盛隆、朝阳、竹森、铜锣、樟树、中平等十村共五、七一三户,人口总数二0、六0一人。
[铜锣乡交通概况]
本乡的交通四通八达,从历史的痕迹中,探索本乡交通的发展历程,其能成为今日便捷的局面,正是先人在这块乡土上,逢山开路,过水架桥,一锄一担土,一步一脚印的血汗所换来的。
本乡北与苗栗为界、东与公馆相邻、南接三义,国道、省道、县道、乡村道路及纵贯铁路遍布全乡境内,整体来说交通四通八达。
(一)国道:
中山高速公路由东北之头屋、公馆两乡南下而来,经本乡之中平村,贯穿朝阳、铜锣、樟树等村,南接三义乡。
(二)省道:
台十三线之尖丰公路经过本乡之朝阳、竹森、铜锣、樟树等村南下接三义乡为本乡之交通枢纽。
(三)县道:
1.苗一二八线:由东之公馆乡麻齐寮樟树伯公西向,经本乡之中平村、福兴村、竹森村往西达通霄,可接西部滨海公路及国道三号高速公路,为一山海线横贯东西之重要连络道。
2.苗一一九线:苗一一九线之新隆线由铜锣火车站前,由西向东南方经铜锣、朝阳、兴隆、盛隆、新隆等村,南接三义乡界,现正进行道路拓宽工程,为本乡与新隆、盛隆、兴隆三村之偏远山区之交通要道。
(四)纵贯铁路:
台湾铁路管理局铜锣站于民国前九年十月十七日通车开始营业,当时公路车辆尚未发达,本乡对外之客运、货运运输,铁路火车一直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对于 促进地方之繁荣,功不可没。
[铜锣乡工商业发展]
工业:
近三十年来,工业发展迅速,工业用地需求量日益增加,政府积极推动工业区的开发,以提供良好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繁荣。本乡交通方便,劳力充沛,地价低廉,而且有计划的开发工业区,也可防止工厂零乱设置,造成公害、公共设施投资浪费及辅导管理不便等不良后果。经济部工业局有鉴于此,在民国六十五年经勘选后决定开发铜锣工业区,并核定民间开发中兴工业区,这两处工业区的开发、引进近两百家工厂的设立,提供了四干余人的就业机会,对提升乡民收入及带动地方繁荣,功能卓著。
一、铜锣工业区:铜锣工业区位于铜锣市区东侧山坡,于六十五年初筹备开发,同年八月取得土地,面积五十公顷;十月正式开工,至六十七年五月公告出售。由中兴工程顾问社负责工程规划设计监工工作,中华工程公司筹措开发资金,办理开发工程施工及土地出售作业。
二、中兴工业区:中兴工业区坐落在本乡中平村后龙溪畔,原为冲积地带,经兴筑堤防后,增加堤内百余公顷新生土地,其中部份土地于民国六十五年报编为工业用地,藉以发展工业,带动地方繁荣。中兴工业区由民间开发,以一二八线县道为界,分南、北两区。南区占地四十七公顷,由瑞明建设公司开发,民国七十七年施工,七十八年完成出售。北区占地三十五公顷,由文经开发公司开发,七十八年施工,七十九年完成出售,北区多为大型工厂。中兴工业区属无污染或低污染之综合工业区,南北区均设有污水处理池,极为重视环境保护。
商业:
本乡自清干隆年间汉人入垦后,迅速成为西湖溪流域的最大拓垦重镇,垦民聚居后而成市,早期以现在福兴村一带(俗称老街)为乡民交易中心,山线铁路及尖丰公路辟建后,商业区始逐渐南移,而以尖丰公路两旁为主要商业区。
[铜锣乡教育文化]
本乡自开拓以来,乡民承续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一直很重视子弟的教育和文风的提振,所以孕育了许多杰出的人才,服务社会,建设地方。
学校教育:本乡现有文林国中、文林国中新隆分部、铜锣国小、九湖国小、文峰国小、中兴国小、兴隆国小、新隆国小等八所小学及乡立托儿所六所、私立幼儿园五所,各校依其资源条件发展学校特色,如铜锣国小的母语教学、文峰国小的舞狮、新隆国小的八音剧团等都有极为辉煌的成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