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冰室合集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3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饮冰室合集

版权信息书 名: 《饮冰室合集》

作者:梁启超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1989

ISBN: 9787101004755

开本: 32

定价: 680.00 元

内容简介《饮冰室合集》近代梁启超(别署饮冰室主人)撰。分《文集》、《专集》两部分。《文集》包括文700余篇,诗话1种,诗词300余首。 《饮冰室合集》是用梁启超的书斋命名。《专集》包括《戊戌政变记》、《自由书》、《新民说》、《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代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等104种。编年排列。有中华书局1936年排印本。另有康有为评本《梁任公诗稿手迹》,中华书局1957年线装本。

作者简介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学者。他学训渊博,著述丰富。《饮冰室合集》是目前比较详备的梁启超著作集,也是研究近代中国政治、思想、文化的重要材料。

目录《饮冰室合集》序 (林志钧)

变法通议(1)(1896)

论中国宜讲求法律之学(1896)

古议院考(1896)

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1896)

论报馆有益于国事(1896)

论加税(1896)

上南皮张尚书书(1896)

与严幼陵先生书(1896)

与碎佛书(1896)

与吴季清书(1896)

说橙(1896)

三先生传(1896)

记江西康女士(1896)

《戒缠足会》叙(1896)

西学书目表序例(1896)

《西学书目表》后序(1896)

《西书提要农学》总序(1896)

《农会报》序(1896)

适可斋记言记行序(1896)

《沈氏音书》序(1896)

地名韵语序(1896)

说群序

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1897)

论中国之将强(1897)

治始于道路说(1897)

倡设女学堂启(1897)

试办不缠足会简明章程(1897)

湖南时务学堂学约(1897)

记东侠(1897)

记尚贤堂(1897)

记自强军(1897)

万木草堂小学学记(1897)

史记货殖列传今义(1897)

《经世文新编》序(1897)

《春秋中国夷狄辨》序(1897)

《日本国志》后序(1897)

中国工艺商业考提要(1897)

读日本书目志书后(1897)

萃报叙(1897)

《蒙学报演义报》合叙(1897)

大同译书局叙例(1897)

蚕务条陈叙(1897)

《续译列国岁计政》要叙(1897)

新学伪经考叙(1897)

《西政丛书》叙(1897)

《南学会》叙(1897)

知耻学会叙(1897)

《医学善会》序(1897)

知新报叙例(1897)

与林迪臣太守书(1897)

致伍秩庸星使书(1897)

昨友人论保教书(1897)

和刘古愚山工书(1897)

读春秋界说(1897)

读孟子界说(1898)

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1898)

万木草堂书藏徵捐国书启(1898)

保国会演说词(1898)

清议报叙例(1898)

仁学序(1898)

《俄土战纪》叙(1898)

《译印政治小说》序(1898)

纪年公理(1898)

说动(1898)

论湖南应办之事(1898)

论中国人种之将来(1899)

论支那宗教改革(1899)

国民十大元气论(1899)

爱国论(1899)

商会议(1899)

论商业会议所之益(1899)

论内地杂居与商务关系(1899)

瓜分危言(1899)

亡羊录(一名丙申以来外交史)(1899)

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1899)

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1899)

论支那独立之实力与日本东方政策(1899)

各国宪法异同论(1899)

日本横滨中国大同学校缘起(1899)

论学日本文之益(1899)

东籍月旦

立宪法议(1900)

少年中国说(1900)

中国积弱溯源论(1900)

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1900)

论今日各国待中国之善法(1900)

上粤督李传相书(1900)

上鄂督张制军书(1900)

复金山中华会馆书(1900)

呵旁观者文(1900)

中国史叙论(1901)

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

尧舜为中国中央君权滥觞考(1901)

过渡时代论(1901)

灭国新法论(1901)

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1901)

南海康先生传(1901)

霍布士学案EOBBES(1901)

斯片挪莎学案BARUOH SPINOZA(1901)

卢梭学案JEAN JACQUES ROUSSEAU(1901)

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1902)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饮冰室文集之七)(1)

新民议(1902)

中国改革财政私案(1902)

新史学(1902)

教育政策私议(1902)

释革(1902)

论宗教家与哲学家之长短得失(1902)

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1902)

论专制政体有百害于君主而无一利(1902)

论立法权(1902)

论政府与人民之权限(1902)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1902)

论民族竞争之大势(1902)

中国史上人口之统计(1902)

论佛教与群治之关系(1902)

论教育当定宗旨(1902)

政治学学理摭言(1902)

亚洲地理大势论(1902)

中国地理大势论(1902)

欧洲地理大势论(1902)

地理与文明之关系(1902)

论美非英社之战事关系于中国(1902)

三十自述(1902)

敬告留学生诸君(1902)

敬告当道者(1902)

敬告我同业诸君(1902)

答飞生(1902)

答和事人(1902)

答某君问德国日本裁抑民权事(1902)

生计学产沿革小史(1902)

论希腊古代学术(1902)

亚里士多德之政治学说(1902)

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1902)

近世文明初祖二大家之学说(1902)

天演学初祖达尔文之学说及其略传(1902)

法理学大家孟德斯鸠之学说(1902)

乐利主义泰斗边沁之学说(1902)

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1903)

政治学大家伯伦在理之学说(1903)

论中国国民之品格(1903)

论独立(1903)

服从释义(1903)

说希望(1903)

敬告我国国民(1903)

答某君问办理南洋公学善后事宜(1903)

答某君问日本禁止教科书事(1903)

答某君问法国禁止民权自由之说(1903)

日本之朝鲜(1903)

二十世纪之巨灵:托辣斯(1903)

世界将来大势论(1904)

日俄战役关于国示法上中国之地位及各种问题(1904)

论俄罗斯虚无党(1904)

中国历史上革命之研究(1904)

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1904)

论中国成文法编制之沿革得失(1904)

外资输入问题(1904)

中国货币问题(1904)

近世中国秘史序(1904)

余之死生观(1904)

重印郑所南心史序(1905)

开明专制论(1905)

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1905)

答某报第四号对于新民丛报之驳论(附录原文)(1905)

申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1905)

现政府与革命党(1905)

暴动与外国干涉(1905)

关税权问题(1905)

世界史上广东之位置(1905)

俄罗斯革命之影响(1905)

社会主义论序(1907)

世界大势有中国前途(1907)

政治与人民(1907)

政闻社宣言书(1907)

国文语原解(1907)

中国古代币材考(1907)

张恰铁路问题(1909)

城镇乡自治章程质疑(1909)

论各国干涉中国财政之动机(1909)

发行公债整理官钞推行国币说帖(1910)

论国民宜亟求财政常识(1910)

各省滥铸铜元小史(1910)

论中国国民生计之危机(1910)

公债政策之先决问题(1910)

地方财政先决问题(1910)

论地方税与国税之关系(1910)

国民筹还国债问题(1910)

再论筹还国债会(1910)

偿还国债意见书(1910)

论直隶湖北安徽之地方公债(1910)

论币制颁定之迟速系国家之存亡(1910)

格里森货币原则说略(1910)

敬告国中之谈实业者(1910)

币制条议(1910)

节省政费问题(1910)

外债平议(1910)

国家运命论(1910)

说常识(1910)

说政策(1910)

为国有期限问题敬告国人(1910)

论请愿国会当与请愿政府并行(1910)

宪政浅说(1910)

国会与义务(1910)

立宪政体与政治道德(1910)

责任内阁与政治家(1910)

官制与官规(1910)

外官制私议(1910)

中国外交方针私议(1910)

国会开会期与会计年度开始期(1910)

读日本大隈伯爵开国五十年史书后(1910)

改盐法议(1910)

中国国会制度私议(1910)

现今全世界第一大事(1910)

英国政界剧争记(1910)

《国风报》叙例(1910)

读农工商部筹借劝业富签公债折书后(1910)

谘议局权限职务十论(1910)

西藏战乱问题(1910)

新军滋事感言(1910)

军机大臣署名与立宪国之国务大臣副署(1910)

驭藏政策之昨今(1910)

湘乱感言(1910)

读度支部奏报各省财政折书后(1910)

读度支部奏定试办豫算大概情形摺及册式书后(1910)

国会期限问题(1910)

锦爱铁路问题(1910)

满洲铁路中立问题(1910)

台谏近事感言(1910)

米禁危言(1910)

读币制则例及度支部筹办诸折书后(1910)

论政府阻挠国会之非(1910)

资政院章程质疑(1910)

葡萄牙革命之原因及其将来(1910)

中国最近市面恐慌之原因(1910)

读十月初三日:上谕感言(1910)

评一万万圆之新外债(1910)

论资政院之天职(1910)

亘古未闻之豫算案(1910)

评新官制之副大臣(1910)

朱谕与立宪政体(1910)

评资政院(1910)

将来百论(1910)

改用太阳历法议(1910)

说国风上(1910)

说国风中(1910)

说国风下(1910)

学与术(1911)

中俄交涉与时局之危机(1911)

为筹制宣统四年预算案事敬告部臣及疆吏(1911)

论政府违法借债之罪(1911)

为川汉铁路事敬告全蜀父老

论边防铁路(1911)

收回干线铁路问题(1911)

中国前途之希望与国民责任(1911)

侥幸与秩序(1911)

对外与对内(1911)

政党与政治上之信条(1911)

立宪国诏旨之种类及其在国法上之地位(1911)

敬告国人之误解宪政者(1911)

责任内阁释义(1911)

新中国建设问题(1911)

与上海某某等报馆主笔书(1911)

北京调查户口之报告·时事杂感(1911)

俄国与达赖喇嘛·时事杂感(1911)

我政府之对俄政策·时事杂感(1911)

俄国之第二次哀的美敦书·时事杂感(1911)

英美与英日·时事杂感(1911)

呜呼一万万圆之新外债·时事杂感(1911)

粤乱感言(1911)

违制论(1911)

国民破产之噩兆(1911)

利用外资与消费外资之辨(1911)

箴立法家(1912)

吾党对于不换纸币之意见(1912)

中国道德之大原(1912)

政策与政治机关(1912)

专设宪法案起草机关议(1912)

省制问题(1912)

中国立国大方针(1912)

鄙人对于言论界之过去及将来

到京第一次欢迎会演说辞

莅共和党欢迎会演说辞

莅民主党欢迎会演说辞

莅同学欢迎会演说辞

莅广东同乡茶话会演说辞

莅北京商会欢迎会演说辞

莅北京公民会八旗生计会联合欢迎会演说辞

莅佛教总会欢迎会演说辞

莅山西票商欢迎会演说辞

莅北京大学校欢迎会演说辞

答礼茶话会演说辞

治标财政策(1912)

国性篇(1912)

罪言(1912)

宪法之三大精神(1912)

宪法问题叙

政府大政方针宣言书(1913)

同意权与解散权(1913)

军事费问题答客难(1913)

暗杀之罪恶(1913)

国会之自杀(1913)

一年来之政象与国民程度之映射(1913)

共和党之地位与其态度

政治上之对抗力(1913)

多数政治之试验(1913)

欧洲政治革进之原因(1913)

说幼稚(1913)

革命相续之原理及其恶果(1913)

读中华民国大总统选举法(1913)

进步党拟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13)

进步党政务部特设宪法问题讨论会通告书(1913)

进步党调查政费意见书(1913)

敬告政党及政党员(1913)

上总统书(财政问题)(1913)

拟大总统令(整顿司法)(1913)

令京外各级审检厅(1913)

令高等审检厅工(1913)

呈总统文(司法问题)(1913)

述归国后一年来所感(1913)

辞司法总长职呈文(1914)

币制条例理由书(李犹龙笔述)(1914)

银行制度之建设(1914)

整理滥发纸币与利用公债(1914)

拟发行国币汇兑券说帖(1914)

良知(俗识)与学识之调和(1914)

中华大字典序(1914)

丽韩十家文钞序(1914)

送一九一四年(1914)

余之币制金融政策(1915)

告小说家(1915)

清华学校中等科四年级学生毕业纪念册序(1915)

菲斯的人生天职论述评(1915)

中日交涉汇评(1915)

痛定罪言(1915)

宪法起草问题答客问(1915)

欧战蠡测(1915)

中国与土耳其之异(1915)

实业与虚业(1915)

政治之基础与言论家之指针(1915)

敬举两质义促国民之自觉

作官与谋生(1915)

吾今后所以报国者(1915)

伤心之言(1915)

孔子教义实际裨益于今日国民者何在欲昌明之其道何由(1915)

复古思潮平议(1915)

郑褧裳画引(1915)

秋蟪吟馆诗钞序(1915)

西疆建置沿革考序(1915)

京报增刊国文祝辞(1915)

大中华发刊辞

论中国财政学不发达之原因及古代财政学说之一斑(1915)

《曾文正公嘉言钞》序(1916)

上总统书(国体问题)(1916)

袁世凯之解剖(1916)

扩充富滇银行以救国利商议(1916)

番禺汤公略传(1916)

南海王公略传(1916)

新会谭公略传(1916)

邵阳蔡公略传(1916)

麻哈吴公略传(1917)

贵定戴公略传(1917)

都匀熊公略传(1917)

永川黄公略传(1917)

书刘道一烈士传后(1917)

政局药言(1917)

外交方针质言(参战问题)(1917)

余与此次对德外交之关系及其所主张(1917)

反对复辟电(1917)

代段祺瑞讨张勋复辟通电

解放与改造发刊词(1919)

外交失败之原因及今后国民之觉悟(1919)

国民自卫之第一义(1920)

主张国民动议制宪之理由(1920)

军阀驻斗与国民自卫(1920)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