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3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Sòu

咳嗽:干咳嗽。

嗽 <动> 形声。从口,欶声。本义:咳嗽

嗽,咳嗽。――《玉篇》

冬季有嗽,上气疾。――《周礼》

他干嗽了几声

嗽shuò :吮吸。

嗽shù :漱口。

【中医】嗽,病名。古代与咳同义。《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以“有痰无声”(或有微声)名之曰嗽。《素问·五脏生成篇》:“咳嗽上气,过在手阳明、太阴。”明确指出与肺经等经、脏的关系。但后世认为嗽亦与脾密切相关,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认为“嗽”证“病在脾,脾藏痰,故痰出而嗽止。”《宣明论方》卷九:“夫嗽者,五脏皆有嗽,皆因内伤脾胃,外感风邪,皮毛属肺,风寒随玄府而入,腠理开张,内外相合。”《奇效良方》卷三十:“清气不分,浊气上干于华盖,加以协水停饮,肺不得清,则为嗽矣。”参见咳嗽、咳条。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