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昆明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武定昆明龙

恐龙名称: 武定昆明龙

拉丁文名: kunmingosaurus wudingensis

恐龙体长: 长11m 宽2m 高3.5m

恐龙体重: 不详

恐龙食物:植物

发音( pronounced )→ kune-ming-oh-sawr-us

发现地层( stratum )→ 云南省滇中盆地

生存年代:侏罗纪早期

生存地点:中国云南省的武定盆地

辨认要决: 四足行走脖子和尾巴都较长

恐龙种类:蜥臀目·蜥脚类·蜀龙亚科

来 历

[a]1954年由技师苏有林在云南省武定采集,而经赵资奎在1985年描述。董枝明于1991年将其归属到蜀龙科之中。武定昆明龙是发掘于亚洲侏罗纪早期的一种原始型态的蜥脚类恐龙。它的头颅和下颔非常高耸,具有匙状的牙齿;颈部与背部脊椎的侧腔室还没有发展,神经弓和棘非常高突。而在神经棘与神经弓中明显的保存有後关节突和横关节突膜;而 骨由六个椎骨组成,其要带是为似蜥脚类特征,而修饰成一块骨板的型式。而另一方面,昆明龙也具有一些原蜥脚类的特征,像是厚实的颈椎与背椎的构造。这群恐龙体长约7.5公尺,颈子相当短,具有四肢极为壮硕以支撑庞重体躯。

早在1956年云南武定地区就发现了原蜥脚类恐龙化石。经过两次采集,1990年这些化石被装架成一条比较完整的恐龙骨架。专家研究后将它定名为武定昆明龙。装架后的恐龙身长11米,抬头时身高4米。它生活在侏罗纪早期,以四足行走,行动迟缓。从牙齿构造上看,主要以植物为食,有时也吃些小动物。

武定昆明龙(Kunmingosaurus wudingensis)是蜥脚形亚目(Sauropodomorpha),蜥脚次亚目(Sauropoda),蜀龙亚科(Shunosaurinae),昆明龙(Kunmingosaurus)的一种。植食性,体长约11米,生活在中生代的侏罗纪中期,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化石1954年发现于中国云南省武定。昆明龙(Kunmingosaurus)是最早的蜥脚类恐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