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杠竹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3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轿杠竹(P.lithophila Hayata)

别名:石竹、石竹子(台湾)秆高3~12m,径4~12cm,节间长10~40cm,幼秆蓝绿色,后变深绿色,节下具淡色的环。秆箨早落,薄革质,疏被毛,具淡黄至深褐争的斑点,全缘;箨耳小或近于不明显,具黑褐色遂毛;箨舌拱凸,先端具淡黄色短柔毛;箨叶锥状或线状披针形。每小枝具叶2~3枚,有时4~5枚,狭披针形。,长8~20cm,宽1.2~2.0cm。材质坚韧弹性好,作建筑及杠棒等工具用。

分布:台湾。

命名来源:[Icon.Pl.Form 6: 141. 1916]

中国植物志:9(1):313

组中文名:水竹组

组拉丁名:Sect.Heterocladae

亚族中文名:刚竹亚族

亚族拉丁名:PHYLLOSTACHYDINAE

族中文名:倭竹族

族拉丁名:SHIBATAEEAE

超族中文名: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BAMBUSATAE

亚科中文名:竹亚科

亚科拉丁名:BAMBUSOIDEAE 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竿高3-12米,直径4一12厘米,幼竿被白粉,以后逐渐变为深绿色而于节下方有粉环;节间长10—40厘米,壁厚4—8毫米。箨鞘近革质,淡黄色,具暗褐色斑点,疏生细毛;箨耳小或几不明显,具暗褐色缝毛;箨舌隆起,绿带黄色,边缘生纤毛;箨片钻形或线状披针形,淡黄绿色,微皱曲。末级小枝具2或3叶,有时4或5叶;叶鞘无毛;叶耳不明显;叶舌突出;叶柄长4—8毫米;叶片狭披针形,长8—20厘米,宽1.2—2厘米。笋期4—5月。

产地分布:特产台湾省(模式标本产地)。

本种提示:我们未见到本种的标本,现将此描述录自《台湾植物志》,以供参考。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