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螳螂拳
六合螳螂拳简介六合螳螂拳是螳螂拳门中的一个分支,是一种古传技击术,不追求高的思想境界,一个字:打。

螳螂拳以快速、凌厉、拳法多变、技击性强而享誉武坛。当今影响最大的有“七星”,“梅花”,“六合”三种螳螂拳。六合螳螂虽然流传不广,但它的古朴实用、结构严谨,形成一种独特风格,得到武林界高度评价和重视。
六合螳螂俗称马猴螳螂、软螳螂,是最古老的螳螂拳之一。
六合螳螂拳有较系统的基本功法训练,基本拳法有“三捶及对练”,“磨盘手及对练”。套路通常有:铁刺、先手奔、照面灯、镜里藏花、截手圈、藏花、双封、短捶。
六合螳螂拳的器械有:六合刀、六合枪、小金枪、六合棍、三合剑、撸手棍、斜步捶鞭等。
六合螳螂拳是以内外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为运动宗旨,以车轮、磨盘及螺旋形运动方式为主导,推演采用了螳螂、马猴之意、态、动诸特长,并融入它拳之精华而自成一系。
在技击上,六合螳螂拳有《六合螳螂拳手法真传秘诀》摘要九十三手等,其手法丰富多彩,有勾挂锯挫、缠封刁采、沾粘推贴、压点撑刺、挑划刀刊、扫搂展劈等,讲究“出手雕翎箭”、“有手不见手”、“封手不透风”、“勾刊赛车轮,有手勾其手,无手刊其面,手手皆不空”、“彼进我也进,插进门里先击其面,后开彼手”、“闪则打、不闪也打、闪躲不及未有不招架者,招架则为我偷遁之手捆摔”等等打法。可谓手法密集,伏手四起,抢占中门,后发先至。故有“螳螂无处招”之说。
此拳威猛,不独在一捶一掌,一招一式上,而在其势逼人。两刀(螳螂两大臂,称双刀或双斧)在身,气盖对手,以逸待劳,一动皆动,迅雷不及掩耳,无往不胜。。
六合螳螂拳属螳螂拳一大流派,是中国武术的瑰宝,受到国内外武术爱好者的青睐。其风格特点比较明显,步型稳健扎实,多以鸡步、大猿式为主,重心在后,适合于技击变化,此法为母、一法多变。拳法多以锥子捶为主、掌是以瓦垄掌为主,勾是三指捏勾;动作开合收放,长短起落,短中寓长,柔中寓刚。
六合螳螂拳历史螳螂拳相传为王郎所创编,但有关王郎籍费及生平的史料不足,有的考其为宋朝人,有的证其为明朝人,有说其出身崂山道士,有说其久居胶东顶山等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叭有两点均为公认:一是王郎为鲁人,二是王郎受螳螂技能所启发创螳螂手法。螳螂拳初创时并无门派之分,经历代传人继承研练,实践充实,融汇贯通,有擅取形者,有擅取势者,有擅取意者,因而编造出各类螳螂拳。
六合螳螂拳创始人及创始年代皆无从考稽,至今有真实传闻和史料记载的只能追溯至乾隆年间魏德林老师。六合螳螂拳到了魏先师一代已非常完整、系统、科学和成熟。可见绝非几代拳家所能创编成的。再向上追溯,只知魏得于湖北花园金老十,金得于老龙师傅。
六合螳螂拳传承系统表(部分)
王郎... ?... ->老龙师傅->金老十->魏德林->林世春->丁子成->单香陵等
魏德林(1780—1873年),人称魏三,江湖绰号“鸭巴掌”(指趾间的蹼相连)。魏三精于技击,善悉水性,尤以夜行术及轻功见长,一生游侠江湖,以劫富济贫、抱打不平、进京盗宝为乐事,来去无影无踪。曾以“展拍”之腿,蜚声大江南北、黄河两岸,素有“江湖大侠”、"江洋大盗”之称。对师门之事,匿而不露。花甲之年,为报救命之恩,将六合螳螂拳技法传授给胶东招远川林家林世春一人。
林世春(1824—1911),自幼秉承家传罗汉拳和六合拳,成年后又得魏三六合螳螂拳真传,其听、问、化劲已臻上乘,曾试以裹腿带将眼蒙上,数步之内,无人能近其身,欲逃也难。林世春遐迩闻名,被黄县(现龙口市)丁家大户聘为拳师十余年,主要传人丁子成、王吉臣二人。并传下《六合螳螂拳手法真传秘诀》拳谱。王吉臣年轻先殒。只有丁子成得其真传后,于民国十五年(1926)创办了“黄县国术研究会”,免费传授六合螳螂拳,使六合螳螂拳在黄县得以发展。
丁子成所传弟子甚多,得其真传且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有:单香陵、赵乾一、张祥三、陈云涛、袁君直、刘云樵等人。
单香陵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以高超的武功驰名京华,被北京当时十大国术馆之一的第一国术馆(即火神庙国术馆)聘为顾问,赢得1933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擂台赛冠军,被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聘为“富连成戏社”科班武术教师(任职至该社解散),此间还接到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先生的聘请。
六合螳螂拳发展至今,单香陵一代大师相继离去,但他们的后辈已成长起来,肩负着发扬光大的重任。
六合螳螂拳拳法原理六合螳螂拳是以内外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为运动宗旨,以车轮、

磨盘及螺旋形运动方式为主导,推演采用了螳螂、马猴之意、态、动诸特长,并融入它拳之精华而自成一系。六合螳螂拳从姿势和外形上看,以动作工整、手法细腻、自然放纵、圆活柔顺、手到步随、紧凑精密,无大开大起、蹿跳蹦跃、滚翻跌扑为特色。下盘以坐山步型和提拖步法为主,脚踏实地,步步为营,进退自如,转化自然。腿法以踢下部、高不过膝为要。上盘以锥子锤、瓦垄掌及螳螂手为主要手型。在劲力上,六合螳螂讲究暗刚暗柔,刚以进之,柔以化之,刚柔相济,引发无迹。多见于缠丝、沾粘、捋顺、勾搂、挑穿、风扫之劲交替互用。
六合螳螂拳有较系统的基本功法训练,其中“抓铁球”、“对抓手”是独具的功法训练。基本拳法有“三捶及三捶对练”、“磨盘手及磨盘手对练”。套路有:铁刺、先手奔、照面灯、截手圈、藏花、双封、短捶。主要打法有《六合螳螂拳手法真传秘决》摘要93手。
在技击上,六合螳螂拳的手法更是丰富多彩,有勾挂锯挫、缠封刁踩、沾粘推贴、压点撑刺、挑划刀刊、扫搂展劈等,讲究“出手雕翎箭”、“有手不见手”、“封手不透风”、“勾刊赛车轮,有手勾其手,无手刊其面,手手不空”、“彼进我也进,插进里门,先击其面,后开彼手”、“闪则打,不闪也打,闪躲不及未有不招架者,招架则为我偷遁之手捆摔”等等打法。可谓手法密集,伏手四起,抢占中门,后发先至。故有“螳螂无处招”之说。
此拳威猛,不独在一招一势上,而在其势逼人。两刀(螳螂两大臂喻人两手臂,称双刀或双斧)在身,气盖对手,以逸待劳,一动皆动,迅雷不及掩耳,无往不胜。
六合螳螂拳适合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人练习。讲究精神贯注,以意导气,以气寻动,动作匀亭,节奏鲜明,自然顺从,趣味浓厚。经常练习,可陶冶情操,增强体魄。
六合螳螂拳主要内容六合螳螂拳其桩法以练弓马步、前提后拖步为基础,以练三捶基本功为入门拳。
拳谱讲“有人会打扑拉钻,走到天下打一半”,充分强调练好基本功三捶的重要性。

主要套路
1、左右圈 2、接手圈 3、撩阴掌 4、铁叉手(铁刺) 5、插花手 6、镜里藏花 7、照面灯 8、闪手奔 9、双封 10、短捶
对练
螳螂对三捶、磨盘手对三捶
器械
六合大枪、六合刀、六合棍
六合螳螂拳技要
六合螳螂拳的技法总起来讲十二个字:勾、挂、锯、挫、弹、刨、蹬、跷、肘、角、顶、横。
六合螳螂门器械
六合大枪以勾、扎、崩、拦为主;六合单刀以劈、撩、抡、扎为主;六合棍(五虎擒羊棍)以点、扫、劈、撩、崩、带为主
六合螳螂拳拳理
六合螳螂拳除技术内容和其他拳种不同外,在风格上也更有特色:拳势稳健扎实、迅猛凌厉、劲力精巧合一,具有闪、展、腾、挪之妙处。
主要特点
1、简单扎实,动作一招一打,先招后打,后发制人,节奏分明。
2、动作严密紧凑,讲究出手如穿箭,回手如拉钻,遇见拦路虎,合手打赢战,要求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发拳时,拧、转、钻、翻、缠丝法,手眼身法步紧密结合,以腰为轴,发力集中。
六合螳螂拳口诀歌
出手闪电独一家,提拖滑步实堪夸。
勾搂刁采缠丝手,崩砸挂辟螳螂抓。
闪展腾挪危后安,粘粘贴贴力推山。
里外磨盘怀中抱,随手低漏法无边。
手下有手叶底花,随形捉影镜里花。
顺提倒牵飞禽手,霹雳斩观挑进手。
败步撕退实为进,旋身展拍左右分。
指似刚钩劈点打,点插乘隙上中下。
字母连环三尖照,腰似龙形身法妙。
步步向前世无敌,手步相因门不抛。
六合螳螂拳的打法
一不登山,二不骑马,怎么练就怎么打。
乱截中门一条沟,迎风劈砍往里投。
圈锤连环向前进,刚破刚来柔破柔。
螳螂到头,捆封底漏。
六合螳螂拳的作用六合螳螂拳快似闪电,变化多端,招招狠毒,独此一家。做到随手而出,随手而入,招的招,打的打,招打一家,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在打法使用上讲:快速突然,用法讲究“一不登山,二不骑马,就地发来就地打”。
在战略技击上讲:要有必胜的信念和胆量,临危不惧,勇往直前,六合为一体,打敌如走路。有胆敢打必成功。刻苦练出:一胆二力三技术,才能发挥出真工夫来。
在战术上讲,强调提打快攻,抢占有利位置,稳准快狠,出手不留情,前手跟后手,跟上后手难逃走。一交手就逼对方无还手之力,以静待动,遇敌不慌,沉着冷静。见手遇手直里捶,以气摧力,身体一抖就能产生巨大的爆发力,使对手措手不及,不见形影,出其不意而击之。上下协调,敢打敢进打破身势无遮拦,速间必胜,平时练习定要注意攻防意识,做到练时无人如有人,用时有人似无人,长期揣摩、苦练、实践,招式打出要准确,掌握火候。出手有近远,出拳分长短。把式把式全凭架势,把式如山,身似游龙,有高有低。六合螳螂拳刚中带柔,柔中带刚,刚柔相济,阴阳奇正,变化莫测。
总起来讲,六合螳螂拳是一种快速凌厉,打法多变,实用价值高,技击性极强的一种象形拳术。
六合螳螂拳对提高人体生理功能和提高免疫力是极好的,长期练习对身心保养健体都大有好处,学练此拳老少皆益,身体强弱者都可练习,可去病强身、延年益寿、防身自卫、保家卫国、为社会和人民多做贡献。愿六合螳螂拳这支武林奇葩在中华大地上发扬光大、欣欣向荣、朝气蓬勃、永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