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筒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0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紫筒草

【中药名】 紫筒草

【蒙药名】 敏吉音一扫日(《蒙药正典》)

【别名】 紫根根、白毛草,吉木格

【学名】 Stenosolenium saxatile(Pall.) Turcz. [紫草科]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l0一25厘米,全株密生开展的硬毛并混生短柔毛。根细长,有紫色物质。茎直立或斜升,多分枝。叶倒披针状条形或披针状条形,长1.5—3.5厘米,宽2—4毫米。花序顶生.逐渐延长;苞片叶状;花具短梗;花萼5深裂。裂片条形,长约6毫米;花冠紫色、青紫色或白色,筒细,长约6—9毫米,基部有具毛的环,裂片5,比花冠筒短很多;子房4裂,花柱顶部2裂,柱头2,头状。小坚果4,三角状卵形,长约2毫米,有小瘤状凸起,腹面基部有短柄。花期5—6月,果期6—8月。

【生境】 生于干草原、砂地、低山丘陵的石质坡地和田边、道旁。

【分布】兴安南部、蒙古高原东部、乌兰察布、鄂尔多斯、赤峰丘陵。我国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山东;苏联(西伯利亚)、蒙古。

【产地产量】 产呼伦贝尔盟.兴安盟、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呼和浩特市、伊克昭盟。产量较少。

【入药部分】 全草或根入中药。

根入蒙药。

【采集加工】 中药夏季采收,洗净泥土,晒干,切段或切片备用。

蒙药秋季采挖,洗净泥土,用鲜牛奶浸泡4—6小时后凉干,粉碎用。

【药材鉴别】 性状全草长8—25厘米,密被粗硬毛和短柔毛。根外表紫黑色或黑棕色,断面皮部黑紫色,木部淡黄白色,直径0.5—2毫米。茎呈灰绿色或暗褐色,断面类白色,中空,直径0.5—2.5毫米;叶互生,多破碎或卷曲,草质,灰绿色,完整者呈倒披针条形、披针状条形。花棕黄色。小坚果呈三角状卵形,常4个着生在一起。气微,味微苦。

【性味功能】 中药全草:味苦,性温。祛风除湿。根:味甘、微苦,性凉。清热凉血,止血,止咳。

蒙药味甘、微苦,性凉。清热,止血,止咳。

【主治】 中药全草:治风湿关节痛。根:治麻疹透发不畅,吐血,衄血,肺热咳嗽。

蒙药治肺热咳嗽,肾热,血热,吐血。

【用量用法】 中药3—9克,水煎服,或制成散剂服用。

蒙药多入丸散剂。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