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叶蒿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0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栉叶蒿

【中药名】篦齿蒿

【蒙药名】 乌哈日一希鲁黑(《四部医典》)

【别名】 恶臭蒿、粘蒿、桑泽

【学名】 Artemisia pectinata Pall. [菊科]

【形态特征】 一、二年生草本,高15—50厘米。茎单生或自基部以上分枝,被白色绢毛。茎生叶无柄,矩圆状椭圆形,长1.5—3厘米,宽0.5—1厘米,一至二回栉齿状的羽状全裂,小裂片刺芒状,无毛。头状花序卵形,长3—4毫米,直径2.5—3毫米,3至数个于分枝或茎顶排成稀疏的穗状,复在茎上组成狭圆锥状;总苞片3—4层,椭圆状卵形,边缘膜质,背部无毛;边缘为雌花,中央小花两性,排列在花托边缘的结实,中央者不结实。瘦果椭圆形,长1.5—2毫米,黑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 生于壤质或粘壤质土壤上。

【分布】 内蒙古各地。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蒙古、苏联。

【产地产量】 产内蒙古各地。产量极大。

【入药部分】 地上部分入药。

【采集加工】 春、夏季采收,除去根及杂质,洗净泥土,晒干,切段备用。

【性味功能】 中药味微苦、涩,性寒。清肝利胆,消炎止痛。

蒙药味苦、辛,性凉、钝、稀。平息“协日”,解毒,利胆,杀虫。

【主治】 中药治急性黄疸型肝炎,头痛,头晕。

蒙药治口苦,黄疸,发热,肝胆热症,“协日”头痛,不思饮食,上吐下泻。

【用量用法】 中药3—5克,水煎服,或研末冲服。

蒙药入丸散或汤剂。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