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疟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0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湿热疟

湿热疟,病名。又名湿疟、暑疟。《症因脉治》卷四:“湿热疟之因,《内经》云:因得秋气,汗出遇风,及得之以浴,水气舍于皮肤之内,与卫气并居。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此气得阳而外出,得阴而内薄,内外相薄,则疟日作。”发作时兼见身重肢痛、呕逆胀痞等证。身体重痛,肢节烦疼,脉浮紧者,用羌活败毒散;脉弦长,呕逆胸满者,用柴葛平胃散;如属湿热,脉洪数者,用加味香薷饮。参见疟疾、湿疟、暑疟条。

《医源资料库》:湿疟,病名,疟疾之一。①指疟疾兼受雨露湿邪而致病。《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疟叙论》:“病者寒热,身重,骨节烦疼,胀满,濈濈自汗,善呕。因汗出复浴,湿舍皮肤,及冒雨湿,名曰湿疟。”当在治疟的同时,配合术附汤以温阳利湿;或用草果厚朴汤加味方。 ②指暑疟,又名湿热疟。《症因脉治》卷四:“湿疟即暑疟。湿热疟之证,身体重痛,肢节烦疼,呕逆胀满,胸膈不舒,此湿热疟之证。”参见湿热疟、暑疟条。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