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一块滚石

基本信息作者:(美)鲍勃·迪伦著,徐振锋,吴宏凯 译
丛书名: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041982
出版时间:2006-1-1
版次:1
印次:
页数:283
字数:170000
内容简介鲍勃·迪伦不仅称得上是20世纪最伟大的摇滚音乐家,更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一位语言大师(他是惟一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音乐家)。本书出版以后,获得了如潮的好评:有媒体把它与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相提并论,也有媒体说它写作手法直追意识流大师普鲁斯特,更有媒体称迪伦为莎士比亚以来最伟大的英语作家。
本书记录的不仅是作者发明创造和灵感迸发的辉煌时刻,还有那些意气消沉的时刻!
内容提要鲍勃·迪伦历时三年在手动打字机上敲出来的回忆录,记录的不仅是作者发明创造和灵感进发的辉煌时刻,还有那些意气消沉的时刻,曾经想退却,不想努力乃至失败,但它们如何仍有可取之处。迪伦对此毫不讳言,没有人期待他会如此开诚布公。他袒露这些瞬间,正视它们,把握它们,然后超越它们。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像亨利·米勒最隐私的作品一样,这也是一部开创时代——书中所描述的时代——的作品,揭示人类精神的种种可能。它们并不都是轻而易举的可能。终究,它只是生命,从来没有像这样被书写过的生命。
20世纪最伟大的摇滚音乐家,美国文化的符号——鲍勃·迪伦,不仅称得上是20世纪最伟大的摇滚音乐家,更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一位语言大师(他是惟一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音乐家)。本书是鲍勃·迪伦历时三年在手动打字机上敲出来的回忆录,最终证明其作者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一位引人注目的文化观察家,和一位化装成荡秋千演员的诗人。本书揭开了这位大众文化偶像的神秘面纱,展现一代才子尽情释放生命的风采。被评选为《纽约时报》等全球数十家著名媒体2003年年度最佳图书。
目录第一章 记下得分
第二章 失落之地
第三章 新的早晨
第四章 喔,仁慈
第五章 冰河
媒体评论《纽约时报》、《滚石》、《经济学人》、《华盛顿邮报》、《人物》、伦敦《每日电信报》、伦敦《卫报》、《出版家周刊》等全球数十家著名媒体2004年年度最佳图书!
这里是另一个鲍勃·迪伦……本书揭开了这位大众文化偶像的神秘面纱,展现一代才子尽情释放生命的风采……
——《今日美国》
一本历时三年在手动打字机上敲出来的回忆录,最终证明其作者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一位引人注目的文化观察家,和一位化装成荡秋千演员的诗人。我们早就知道迪伦会写,然而我们没有想到他会写得如此出色,没有想到这位摇滚老江湖可以用如此的热情、怜悯和深邃的眼光回顾往昔的岁月。
你在这里听到迪伦无与伦比的声音,他的抑扬顿挫,他冷面幽默的机智,他玩弄词藻的本领以及各种惊心动魄的回忆——所有一切都讲得非常漂亮。原来迪伦竟然在追忆过去,想象当年人们的面貌、穿着和谈吐的时候竟然有种普鲁斯特式的风采。
尤其引人入胜的是,本书献给读者一份心意,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他作品的真谛:迪伦几十年来在若干采访中极为吝啬地散落的思想火花。本书为读者开辟了一条理解作者思和艺术的通道,对于迪伦而言,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生交接点,迪伦一方面在寻找一种让整整一代人有共鸣的声音,替他们说话(尽管他自己并不情愿如此)。另一方面,他又在积极复兴他游吟诗人的传统。
——《华盛顿邮报》
本书真正的文学价值在于迪伦为自己年轻的自我设计的那种叙事语气,它是如此动人心弦……不失为一本让人焕发、璀璨动人的读物。
——《纽约时报书评》
本书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书,犹如迪伦的“权威作品”,像杰克·克鲁亚克的《在路上》一样充满活力……令人颤抖的隐喻一再出现:午夜,谋杀,火。读这本书就好像是滑倒在一位诗人的身上,一位我们同时代的诗人。
——《人物》
本书的每一行都……回荡着这位令人心醉神迷的歌星活力飞扬的呐喊,1961年他首次在纽约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签约……本书成为继《在路上》和格斯里《驶向光荣》之后美国艺术家命运的精湛记录。
——《观察家》
本书记录的不仅是作者发明创造和灵感迸发的辉煌时刻,还有那些意气消沉的时刻,曾经想退却,不想努力乃至失败,但它们如何仍有可取之处。迪伦对此毫不讳言,没有人期待他会如此开诚布公。他袒露这些瞬间,正视它们,把握它们,然后超越它们。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像亨利·米勒最隐私的作品一样,这也是一部开创时代——书中所描述的时代——的作品,揭示人类精神的种种可能。它们并不都是轻而易举的可能。终究,它只是生命,从来没有像这样被书写过的生命。
——《滚石》
一本让你惊讶不已的书……以非凡的魅力再现了作者激动人心的创造力。
——《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