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漕运

版权信息作者: (美)黄仁宇著
出 版 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4
字数: 187000
页数: 270
开本: 16
纸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801487674
包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经济 >> 经济史
定价:¥25.00
编辑推荐本书作为一名历史专业的博士,对明代的漕运的情况进行了系统入微的分析,内容囊括京杭大运河、管理大运河的行政机构、漕粮运输、宫廷供应品的漕运、征税、商业、旅行和劳役,对于研究明代商业运输、经济发展等均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内容提要书稿系黄仁宇先生的博士论文,约19万字。全稿共分前言、京杭大运河的背景和本文研究目的、京杭大运河的地形概况、明代管理大运河的行政机构、漕粮的运输、宫廷供应品的运输、征税与商业及劳役、结论、附件等部分,重点论述了明代对大运河的管理与大运河的功能,以及大运河对明帝国的影响。全书稿征引资料丰富,运用大量数据分析是其重要特点,尤其是在20世纪60年代,学者们还在热衷于中国史进行宏观研究的时候。
作者简介

黄仁宇,1918年生于湖南长沙,2000年1月8日逝世于美国纽约上州的医院,享年82岁。美国密歇根大学历史系博士。 主要著作有《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万历十五年》、《放宽历史的视界》、《中国大历史》、《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大历史不会萎缩》等。 本书系作者的博士论文。
黄仁宇,天津南开大学肄业(一九三六~一九三八),一九四三年加入驻印军,任新一军上尉参谋。一九四四年五月曾在缅甸密支那负伤,受颁陆海空军一等奖章。一九四六年,获保送入美国陆军参谋大学;毕业任国防部参谋。一九五零年以中国驻日代表团少校团员的身份退伍。再度赴美後,于密歇根大学攻读历史,获博士学位。曾在南伊利诺大学任教,又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
黄仁宇先生是史学界的异数,致学于哈佛学派和剑桥学派之间。他的“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观念导引到中国历史研究里去”从而高瞻远瞩地考察中国历史的“大历史”观,在史学界影响深远。按现代大史家钱穆先生之不知一国之史则不配作一国之国民以观之,则黄仁宇先生之欲树国民历史性格功不可没。从历史观点和著作风格来看,他继承了钱穆先生的特点:作一个真正的平民学者。
黄仁宇先生,主要著作:
《十六世纪明代之财政与税收》(英文版1974/中文版三联2001)
《万历十五年》(英文版1981/中文版中华书局1982/三联1997)
《放宽历史的视界》(1988/三联书店2001)
《中国大历史》(英文1988/中文版三联1997)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1989/中文版三联1992)
《地北天南叙古今》(1991/三联2001)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1991/三联1997)
《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1993)
《近代中国的历程》(1994)
《关系千万重》(1998/三联2001)
《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台湾联经出版公司2001)
曾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编写。
目录前言
第一章 京杭大运河的背景和文本研究的目的
第二章 京杭大运河的地形概况
第三章 明代管理大运河的行政机构
第四章 漕粮运输
一、漕粮制度的发展
二、军运组织——漕军
三、国家支出下的京师漕粮储存拨付
第五章 宫廷供应品的漕运
第六章 征税、商业、旅行和劳役
一、征税
二、商业
三、旅行
四、劳役
第七章 结论
附录
一、印版图和草图
二、《明实录》中所记载的输送和京师的漕粮
三、《大明会典》中所记载的几省和南直隶几府州的漕粮份额
四、几个内河河港的税收份额
文献目录注释
前言及正文中的人名、地名及其他专有名词英汉对照表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