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

一、方位及范围:

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秦晋狭谷南端壶口瀑布主景区内。具体地理坐标为:北纬N36°4'12"-36°9'37",东经E110°21'53"--110°23'53",南至县川口,北至龙王,以黄河为轴心向东西各延伸1.5KM,总面积为30KM2,主要地质遗迹面积为10KM2。

二、景观价值及意义:

1、壶口瀑布地质遗迹的典型性:

其特有的侵蚀型、潜伏式黄色瀑布属世界罕见,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齐全,遗迹清晰,规模大,具有很强的典型性、科学性和观赏性及国际对比意义。

2、稀有性:壶口瀑布地质遗迹属世界上唯一的特殊地质遗迹,大狭谷中的谷中谷遗迹,其成因十分特殊,在国内外均属少有的遗迹。

3、自然性:园内地质遗迹保存完好,基本保持自然状态,极少受到人为破坏。

4、系统性和完整性:

园内各种地质遗迹现象丰富多彩,保存完善,系统而完整地反映了黄河壶口瀑布生布、演化的完整过程。

5、优美性:壶口地质遗迹的形、声、色、光,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6、面积适宜性:地质公园规划面积301cm2,保护区面积10km2,足以有效地保护区内的地质遗迹,保护与利用相依相存,有利于园区内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7、科学价值:壶口叶质遗迹在地学和生态学等方面,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利用潜力大,可以建立壶口科学研究中心和地质博物馆,对研究黄河发育史、黄土生成、演化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科学理论价值,还可成为青少年进行地质科普教育的实地保垒。

8、经济和社会价值:通过对地质遗迹资源的利用,旅游产业的开发,对青少年教育等,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主要地质遗迹现象:

1、瀑布:主瀑一处,即壶口瀑布,侧瀑两处,在丰水期尤为壮观,河各支流水系瀑布共有32处,有些沟中甚至形成8级之多,落差为2-4米。

2、涡穴:分布较广,经后期剥蚀、残留的群体在景区约有30多处,高程从海拔450米到500米。

3、冲蚀凹槽(冲蚀线理),河床基岩受激流冲蚀形成的波状凹槽,多存在瀑布发育地段,保留完好的有7处。

4、河心岛:在水流作用下,沿节理面使较硬的岩块肢解式沟通呈岛状分布,较明显的有两处,即孟门山离堆山。

5、侵蚀台地:分布于峡谷的两侧,西岸较狭窄东岸较宽广、平坦。

6、谷中谷:又称龙槽,约5公里长,北起瀑布,南至孟门山。

7、侧蚀洞穴:在河槽岩壁两侧出现的凹槽不规则状洞穴,约有5处。

8、悬谷:在黄河两侧的某些支流谷口,由于节理或断层面横切谷口而形成悬在岩层壁面上的谷口有33处。

9、节理群:节理群发育普遍,成群分布,较典型的约有20多处。

10、动植物化石遗迹:散布多处,集中连片的古生物二趾兽化石群一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