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蟹
每年食蟹时节,我都发现很多人其实是不会吃蟹的。实在可惜!
饭桌上判断一只大闸蟹是否正宗,一看外色,蟹壳通红,蟹肚玉白,尤其是那白,实在是与众不同的。二看含水,一只蟹打开蟹壳,假如都是水,俗称“一壳水”,那是蹩脚蟹。正宗大闸蟹打开蟹壳——滴水不漏!
吃蟹第一道程序是辨别雌雄。白肚朝上,蟹脐呈半圆型的称“团脐”,为雌蟹;“尖脐”便是雄蟹。雄蟹的尖脐掰下弃之,而雌蟹团脐是有内容的,却又不是可大嚼大吞的。为什么?有人说螃蟹是无肠公主,其实错矣!螃蟹的第一根肠子就在脐中央,掰开雌蟹的团脐,正中可见,理应剔除。
第二道程序是掰开蟹壳。蟹壳里内容丰富,但良莠齐全。先要找出蟹胃,位于蟹壳顶部,是一个三角型的囊,外面包着蟹黄等,容易误食,误食了就等于吃了一包泥。有误食者还会说“这蟹怎么有点苦”?令人哭笑不得。蟹的胃里有个“法海”——一个打座的和尚,头上还烫着“香洞”,十分逼真好玩。
食用“蟹砣”也有几件须清除,其一是蟹的鳃,分布于蟹砣两侧,形如眉毛,状如海绵;其二是蟹的心,位于蟹砣正中,灰白色,有六只角,薄薄一片,苏州人称 “六角肉”,此物最寒。取一根尖利的蟹脚正中刺下,戳破蟹衣,挑出便是。蟹砣中还有一样不能吃,很多人都忽视了,那便是蟹的第二根肠子,将蟹砣一掰为二,中间一细管便是,每每可见管内有黑物,泥也!
蟹砣怎么吃?苏州有“蟹八件”——榔头、剪刀之类,依我看实属多余,“蟹八件”可作为工艺品,日常吃蟹基本用不着。吃蟹关键是看如何咬,要咬得准确就要了解蟹的生长结构,蟹是横向厢式结构,蟹肉是长在两边肋骨间的,因此,如果竖咬,势必肉和骨头嚼一块了。必须横着咬,一层肋骨一层肉,可以看得明明白白,吃得干干净净。
最后吃蟹脚,一只脚有三节,一般吃两节,每一节咬去上端与下端,俗称“开管”,用蟹脚尖自下而上轻轻一顶,可食到一条完整的蟹脚肉。小时候吃蟹,父母总是把蟹的膏呀、黄呀给孩子吃,而小孩子便剥出蟹脚肉,积满一蟹斗孝敬父母。去年我见一位食蟹高手,他的本领是吃蟹吃到蟹脚尖,那蟹脚尖居然也被他吮出一条细细的肉呢!我屡试不中,还得学习,所谓“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啊!
食蟹是有许多讲究的,吃完蟹,须将吃得狼狈不堪的蟹骨聚拢,用蟹壳一盖,以示食毕。此时,来一盅糖姜汤最佳,此汤最好用赤砂糖、老姜熬制,驱驱寒、暖暖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