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胜利渠

黄河下游兴建的第一个大型引黄自流灌溉工程。渠首位于河南省黄河北岸武陟县秦厂村。工程于1951年3月开工,1952年第一期工程竣工,并开始受益。以后又经续建、扩建,1987年总灌溉面积达88.5万亩。受益范围涉及武陟、获嘉、新乡、原阳、延津、汲县和新乡市郊区。
人民胜利渠灌区位于黄河、沁河冲积平原。土壤类型为潮土(浅色草甸土),质地以轻壤、中壤为主,含盐量约 0.1%,灌区西部盐碱地含盐量高达 0.3%~0.5%。灌区地势低平,地下水位较高,多年平均埋深大部为2~ 3m,地下水矿化度一般为1~2g/L。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17mm,但季节分配不均,夏秋约占83%。因此,灌区历来就是旱、涝、碱灾害并存的地区。黄河水含沙量高,引黄灌溉存在泥沙淤积问题,所以灌区从工程规划设计之初就注意综合治理旱、涝、碱和解决泥沙淤积。
工程概况 灌区工程主要由灌溉、排水、沉沙和机井四项工程组成。①灌溉工程系统:包括渠首闸,总干渠和干、支、斗、农、毛五级渠道及附属建筑物,各级固定渠道共计2070条。渠首为无坝引水,渠首闸为框架式结构,设计正常流量60m3/s,加大流量85m3/s(见彩图)。②排水工程系统:由干排、支排和斗排三级组成,总计677条。干排为东、西孟姜女河,由天然河道开挖而成;承泄区为卫河。③沉沙池:共有9处,分布在渠首附近及灌区内部,总面积5万余亩。根据30多年观测统计,引入渠首闸的泥沙有36%淤积在沉沙池中,其余进入渠道、农田及泄至卫河。渠道及卫河均进行过清淤。④机井:灌区内有机井8000多眼,大部分灌区实现了井渠结合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