肴肉
主料:蹄膀(1只,4000克)、硝(6.5克)、粗盐(65克)
特色:色透明,味香嫩不腻,作小吃、冷盘、大菜无不适宜。
方法:一、把蹄膀拆骨修齐洗净,用细木签在蹄膀的肉面上均匀地打上一些小孔。
二、用硝6.5克、盐65克拌和,擦在肉上,再抓住肉来回揉透,使硝、 盐通过小孔渗透到肉的内部。做十斤肴肉,最多只能用硝6.5克,如肉增加, 硝则要随之增加。揉好后放着腌冬天约须腌三天,春秋天约须腌两天,夏天约须腌一天,腌过后,再把肉放放冷水内泡两小时,取出用刀把肉上的硝末、杂质轻轻刮净,至皮肉呈现白色停止。
三、刮净后,将肉放入锅内,倒上做肴肉老卤(注)起火煮,煮前须用木板加石块将肉压紧,同时把锅盖扣紧,使肉煮成后不发松,煮的时间须根
据肉的老嫩决定,一般冬天要煮到九成熟,约需四小时;春秋要煮到八成熟,约需三小时,夏天要煮到七成熟,约需两小时半。
四、煮好后,把肉取出,将沾在肉上的油用卤冲净,称在瓷盆内放好,再把锅内的卤撇清,倒在肴肉上,用木板加石块把肉压紧,等到冷透后解片。
传说肴肉的来由:“风光无限数金焦,更爱京口肉食饶,不腻微酥香味溢,嫣红嫩冻水晶肴”。这是300多年前,镇江诗人赞美家乡肴肉的美丽诗篇。
肴肉,是镇江的美食,是猪蹄肉的代称。因其肉色红白分明,卤冻透明,质地较嫩,状如水晶,故又有“水晶肴蹄”之美誉。肴肉是以猪前蹄胖为原料的,去爪剔骨,浸入精盐和千分之三的硝石水中腌制三至四天,待肉质出现红色时出缸。以清水浸泡,除去其涩味和硝石成分,取出刮去污物,再用温水洗干净。然后,用葱段、姜片、料酒、花椒、八角等调料加水煮开,再用微火炙炖三小时,直至酥烂后捞出,趁热用老汤不断洗肉,并将肥浊物滤净,移入冰箱冷冻,食用时切片装碟。具有香、酥、鲜、嫩四大特点。其瘦肉香酥,肥肉不腻,食之佐以姜丝和镇江香醋,更是别有风味。因而早已成为驰名中外的美食佳肴。
传说在明朝末年,镇江酒海街上有一爿“京口酒家”。丈夫既是厨师又是跑堂,妻子既是老板,又是帐房先生。一日夏天,丈夫上街,见猪蹄便宜,就买了四只猪前蹄回来,准备过几天才食用。因天气热,容易变质,就将猪蹄胖用盐腌起来。但他误把妻子为他岳父买的做鞭炮用的硝当盐腌蹄胖,第二天才发现,连忙揭开腌缸一看,不但肉质末变,反而腌得肉质硬结而有味道,色泽红润,蹄皮的颜色更白了。但又怕有毒,丢掉也舍不得。于是夫妻俩商量,把它用水泡洗几次,再用小火多煮一会,准备留给自己吃。那知配上一些五香调料焖煮一小时后,锅内却冒出一股异常的香味,连镇江的酒海街上都能闻得到,故使得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应王母娘娘的邀请,倒骑毛驴去瑶池赶蟠桃会,途经镇江,闻到“硝肉”的香味,连忙下驴,变成一老翁,来到凡间,在“京口酒店”吃硝肉。他手拿蹄胖,沾着姜丝和香醋,边吃边赞不绝口。吃饱后走出店门,哈哈大笑,便倒骑毛驴,扬长去也。竟忘了赶蟠桃会,可见其味之美。
“张果老吃硝肉”的消息很快传开。自此硝肉在镇江的名声大著。百姓也纷纷慕名前来品尝,“京口酒店”的生意格外兴隆。于是,硝肉也就很快远近闻名。后来,因嫌“硝肉”之名不雅,方改为“肴肉”。成为镇江有名的美食,沿传至今。 (周龙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