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电子计算机
dì èr dài diàn zǐ jì suàn jī
采用晶体管制造的电子计算机。国外第二代电子计算机的生存期大约是1957-1964年。其软件开始使用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语言,如fortran、algol等。中国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于1967年制成,运算速度为每秒五万次。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是用晶体管制造的计算机。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计算机都采用电子管作元件。电子管元件有许多明显的缺点。例如,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太多,可靠性较差,运算速度不快,价格昂贵,体积庞大,这些都使计算机发展受到限制。于是,晶体管开始被用来作计算机的元件。晶体管不仅能实现电子管的功能,又具有尺寸小、重量轻、寿命长、效率高、发热少、功耗低等优点。使用了晶体管以后,电子线路的结构大大改观,制造高速电子计算机的设想也就更容易实现了。
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第一台使用晶体管线路的计算机,取名“催迪克”(TRADIC),装有800个晶体管。1955年,美国在阿塔拉斯洲际导弹上装备了以晶体管为主要元件的小型计算机。10年以后,在美国生产的同一型号的导弹中,由于改用集成电路元件,重量只有原来的1/100,体积与功耗减少到原来的1/300。
1958年,美国的IBM公司制成了第一台全部使用晶体管的计算机RCA501型。由于第二代计算机采用晶体管逻辑元件,及快速磁芯存储器,计算机速度从每秒几千次提高到几十万次,主存储器的存贮量,从几千提高到10万以上。1959年,IBM公司又生产出全部晶体管化的的电子计算机IBM7090。1958-1964年,晶体管电子计算机经历了大范围的发展过程。从印刷电路板到单元电路和随机存储器,从运算理论到程序设计语言,不断的革新使晶体管电子计算机日臻完善。1961年,世界上最大的晶体管电子计算机ATLAS安装完毕。1964年,中国制成了第一台全晶体管电子计算机441-B型。
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发展 时间表
1947: Bell实验室的William B. Shockley、 John Bardeen和Walter H. Brattain.发明了晶体管,开辟了电子时代新纪元。
1949: EDSAC:剑桥大学的Wilkes和他的小组建成了一台存储程序的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仍是纸带。
1949: EDVAC (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computer):第一台使用磁带的计算机。这是一个突破,可以多次在其上存储程序。这台机器是John von Neumann提议建造的。
1949: “未来的计算机不会超过1.5吨。”这是当时科学杂志的大胆预测。
1950: 软磁盘由东京帝国大学的Yoshiro Nakamats发明。其销售权由IBM公司获得。开创存储时代新纪元。
1950: 英国数学家和计算机先驱Alan Turing说:计算机将会具有人的智慧,如果一个人和一台机器对话,对于提出和回答的问题,这个人不能区、别到底对话的是机器还是人,那么这台机器就具有了人的智能。
1951: Grace Murray Hopper完成了高级语言编译器。
1951: Whirlwind:美国空军的第一个计算机控制实时防御系统研制完成。
1951: UNIVAC-1:第一台商用计算机系统。设计者:J. Presper Eckert 和John Mauchly。被美国人口普查部门用于人口普查,标志着计算机的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商业应用的时代。
1952: EDVAC (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Computer):由Von Neumann领导设计并完成。取名:电子离散变量计算机。 1953: 此时世界上大约有100台计算机在运转。
1953: 磁芯存储器被开发出来。
1954: IBM的John Backus和他的研究小组开始开发 FORTRAN ,957年完成。是一种适合科学研究使用的计算机高级语言。
1956: 第一次有关人工智能的会议在Dartmouth 学院召开。
1957: IBM开发成功第一台点阵打印机。
1957: FORTRAN 高级语言开发成功。
1959: 1959年到1964年间设计的计算机一般被称为第二代计算机。大量采
用了晶体管和印刷电路。计算机体积不断缩小,功能不断增强,可以
运行FORTRAN和COBOL ,接收英文字符命令.出现大量应用软件。 1959: Grace Murray Hopper开始开发CO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