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家沟
地理位置
阜平县位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东麓,北纬38°9ˊ-39°7ˊ,东经113°45ˊ-114°31ˊ之间。海拔200-2286.2米之间,全县东西长74.8公里,南北宽49.6公里,总面积2474平方公里。东与曲阳、唐县交界,东北与涞源为邻,西与山西省五台县相接,西北与山西省繁峙县接壤,南与行唐县、灵寿县毗连,北与山西省灵邱县交接;东北距保定113公里,距北京245公里,东南距省会石家庄96公里,西距五台山水8公里。
自然环境
阜平县气候为大陆性季风气候,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区,冬季寒冷、干燥、少雪,春季多干热风,夏季高温、高湿、降水集中,秋季秋高气爽。年均气温为12.6℃,常年积温故知新801.9℃。年均降水量为550-790毫米;无霜期140-190天,地方小气候特征明显。
物产
范家沟所在地自然资源丰富,是河北省农副产品出口基地县。农副产品种类多,产量大:阜平大枣驰名中外,达3000多万株,年产上亿斤,以大枣为原料的深加工发展到8大系列30多个品种。核桃、板栗、花椒盛誉国内外市场,是出口的名牌产品;阜平土豆以个大、可口、富含多种维生素著称,种植面积4万多亩,年产2亿多斤,是理想的土豆种子基地。矿产丰蕴,有大规撞开发的得天独厚条件。现已探明的主要矿种,花岗岩总储量45亿方、铁2亿吨、金12吨。墨玉花岗岩被誉为“中国一号黑”而走俏海外,优质石灰岩、云母、铜、铝等储量也十分丰富。目前全县花岗岩开采、加工企业 140个,年加工能力25万平方米以上;选铁炼铁厂12个,年加工铁精粉产量达20万吨,生铁2万吨。全县328万亩山场,有着丰盛的饲草资源,以县冷冻厂、皮毛厂为加工龙头,以万只羊场、万头肉牛场为养殖龙头,全县牛羊兔饲养总量已逾30万。旅游景观美不胜收,有明朝万历年间修建的“古长城”, 康熙帝御马刨出的“马刨泉”, 千姿百态的石佛堂,有康熙御寝的“龙宿庵”,长万米的活岩溶地形“金龙洞”,能滋润肌肤,医治百病的温泉有四处。有慰藉先烈不朽英灵的“烈士陵”,“干人墓”, 铭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光辉业绩的城南庄革命纪念馆。
历史沿革
范家沟位于太行山腹地冀晋交界处,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据《河北现名考源》记载,“阜”为“盛“,县名寓“兴盛平安”之意。早在夏商时代境内就有人类居住,金明昌四年(公元1193年)始置阜平县。明清时期阜平为“畿西屏障“,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阜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曾发生过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对阜平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曾涌现出许多著名的优秀历史人物,为阜平的昌盛做出了可贵的贡献。他们的英雄业绩必将受到阜平人民世世代代的怀念和传颂。
范沟所在地是一块孕育革命的红色土地。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就有一批先进人物在此传播革命火种,建立了中共阜平县小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挺进阜平,在这里建立了中国北方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被誉为“模范根据地的模范县”。这一时期的阜平为中共中央北方局、晋察冀边区和军区司令部所在地。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阜平工作和战斗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次革命战争中,阜平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新中国成立后,阜平人民发扬老区光荣传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县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前进,使阜平发生了沧桑巨变。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粮食产量逐年递增。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已成为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资源优势日益转化为经济优势,初步形成了以化工、水泥、石材、食品、冶炼为主的工业体系。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公路四通八达,通信条件先进,广播电视发展迅速,市场繁荣兴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阜平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充分证明,阜平的历史是一部阜平人民推动社会前进的历史,是一部阜平人民创造辉煌成就的历史。阜平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光辉历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范家沟人杰地灵,是块宝地。出过不少名人。居民和谐相处。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