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莲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0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姓 名: 尹莲

·性 别: 女

·学 位: 博士

·学 历: 博士毕业

·职 称: 副教授

·所属学科(专业): 中药学

·学术兼职:

·主要研究方向:

★导师简历:

1981年9月-1985年7月:安徽农业大学茶学系学生,获学士学位;

1985年8月-1988年7月:浙江农业大学学生,获硕士学位;

1988年8月-1991年12月:南京茶厂工作;

1992年1月-1996年10月:南京生物化学制药研究所科研科工作,主要从事科研开发及科研管理工作;

1996年11月-2000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文献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华本草》化学专业的编写工作;

2000年7月至今: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化教研室,从事《中药化学》、《天然药物化学》、《波谱学》等课程的教学及中药复方化学方面的研究。

主要学历与经历

序号

自何年月

至何年月

工作部门

任职

1

1985.9

1988.7

浙江农业大学学习

2

1992.1

1997.10

南京生化制药研究所科研科

3

1997.11

2000.5

南京中医药大学文献研究所

4

2000.6

2007.3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化教研室

5

2002.9

2006.6

在职中药学博士

本人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的特点、意义及其水平

长期进行中药复方研究,已有抗痛风药物的有效处方、有效部位群筛选及配伍规律的研究基础。目前在现有研究课题的支撑下,主要研究方向为:

(1)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

在抗痛风药物的体内-体外技术评价平台、国际合作系统生物学评价平台上,进行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加味四妙丸及抗肺癌方有效部位、有效组分、有效成分的筛选研究;

(2)类方方剂配伍规律研究

进行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加味四妙丸处方有效部位与作用机制研究,探索类方方剂作用规律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3)有效组分配伍模式研究

在方剂有效组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有效组分配伍模式研究,探索中药复方效应物质基础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4)抗痛风新药的研究开发

在抗痛风有效处方、有效部位、有效组分配伍及有效成分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开发新药。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及配伍机理研究是方剂现代化的关键问题,是国家“十一五”及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优先领域。本研究方向,旨在科学地阐明复方效应物质基础及配伍规律,开发创新中药。

近五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序号

成果名称

备注

排名

1

治疗痛风加味四妙丸处方筛选及有效部位群的研究

2002年-2005年省基金项目

主持人

2

新世纪《中药大辞典》

2003-2006年国家中管局重点项目

化学专业负责人,副主编

近五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序号

论文题目

刊物名称

刊物国家

收录情况

卷期

排名

1

从现代科学技术的认知方式论中医药研究方法学

医学与哲学

中国

2003,(6)

第一

2

四妙丸加味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概述

中国中医药科技

中国

2004,11(1)

第一

3

加味四妙丸有效部位群的筛选研究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中国

2005,7(4)

第一

4

加味四妙丸中总有机酸的总量测定及分离纯化研究

中成药

中国

2006,28(4)

第一

5

治疗痛风加味四妙丸处方的筛选研究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中国

2006,8(6)

第一

出版专著教材情况(注:在书名后注明教材或专著)

序号

名称

类别

出版单位

日期

排名

1

《现代中药执业手册》

专著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年12月

副主编

2

新世纪《中药大辞典》

专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年12月

副主编

目前承担的主要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及下达编号

项目类别

项目来源

起讫时间

科研经费(万元)

本人承担任务

1

二妙丸系列类方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的关联研究

基础研究

省教育厅方剂重点实验室项目

2006.7-2008.6

12

主持

2

高容量分析中药复方调控肺癌信号转导通路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基础研究

“十一五”国际合作项目

2007.1-2009.12

150

负责一首方剂的化学研究

年度

招收硕士生姓名

授学位硕士生姓名

2003

许玲玲

许玲玲

2004

钱俊

2005

朱晓勤

2006

李欣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