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古村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江西天宝古村
【古镇简介】天宝古村落是江南历史文化名村,2008年,天宝古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它位于(即现辛会村、辛联村)位于江西省宜丰县境北23公里处,青山环绕,护城河环村而过,呈现出自然的船形地貌。古村落范围为天宝乡辛会村、辛联村部分范围,规划合称天宝古村,面积约2.5平方公里,现有住户2067户,人口5803人。古村内历史遗存为明清建筑,最早建造年代可追溯到明代,现完好程度90%,建筑规模达80万平方米。宜潭公路贯通村边,武吉高速公路在村东有3公里之长,交通极其便利。
【历史由来】商周以前,按《禹贡》所设想的九州之说,天宝属扬州之域。春秋战国时期,地先继属越,后属楚。秦始皇统一中国置36郡,属九江郡。
三国东吴时(公元月220)在此设宜丰县,至唐代四设县治达245年之久,故称“古宜丰治”。宋光宗元年1190年,墨庄始祖刘椿任大姑岭巡检遂家于此,繁衍后代,始建屋场至今815年,为宜丰现代最早、规模最大、较为完整的古村落。天宝古村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的船形地貌,独特的自然环境,东南有2500余米的东水西流弯山绕城的护城河,西有藤江河,北面有1490余米气势恢宏的古城城墙遗址。古城有三街六市,六座城门,十三第宅,48条巷,48口井,四周设内外八景。
【古村资料】天宝古村现有民居民230余幢,明清古建筑170幢,其余为解放初期仿古民居,房屋坐北向南,分排林立,规划完整合理。明清建筑分宗祠、亭阁、画锦堂、观音

堂、官厅、民居、石碑坊、宝塔、庵观寺庙等十大类。建筑风格外观为风火山墙翻天井式,内为木结构,分穿斗式、抬梁式,也有穿斗与抬梁相结合风格式建筑。屋顶有硬山顶和歇山顶。建筑风格独特、典致高雅,有木雕、石刻石雕、砖雕,各式花阁门、花窗、门楼、石墩、石础雕刻艺术高超。
此外,还有一幢创建于1919年的西式洋楼——培根职业学校,该校由墨庄堂刘氏中最早接受“五四”新思想的刘化成所创办,是专门培养农业人才的职业院校,在全省也是独此一家。培根职业学校创办初年,聘请的是当地名宿、留日学者刘天衢(刘师舜之父)担任校长,刘己达(1938年曾任赣州行署专员)任教务主任,有职业教员10余人。所有教职员工,一体认同为农业培育专门人才的目标——“培养自食关吾分,根荒由来自尔成”——这副校门口的对联,亦可视作校训。教学相长、孜孜不倦,脑手并重,身体力行,学校因而声名远播。
天宝千年古村自古就是人文之帮、文风兴盛、名人官吏众多,至今留有较多的附属文物,如各代朝廷皇帝赐匾及爱国将领民族英雄林则徐亲书所赠的“副魁匾”,古陶瓷、古代生活用具,还有出土的商代铜饶(一级)、春秋钮钟(二级)、战国剑,县正堂砖等珍贵文物,以及在土地革命时期,红军在宜丰苏区天宝古村内留下了许多墙头革命标语。
【文化名村】天宝古村是赣西北唯一古屋文化集红色旅游、绿色旅游为一体的消遣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是宜丰三日游的中心点。北面有1000亩峦林山,森林资源十分丰

富,千年古树、奇树、2米以上大树、名贵木材不胜计数,树种有竹、樟、株、柏、紫、楠、杉、松等多种。南面翠竹绕河,东水西流。用一副古对联来形容就是:“一带水知鱼意乐,四时花衬马蹄香”;中国建设部外事司司长李先逵也在这里留下了墨宝:“天然图画,民族瑰宝”。好一派山清水秀、无限风光。
作为古宜丰县治所在地,天宝古村至今1800余年历史,不仅自然景观优美,历史人文资源亦深厚。曾以“三街六市、六门十三第、内外八景、四十八条巷、四十八口井、四周竹城墙、四季马蹄香”略大“会市”饮誉江南,有“小南京”之称。现保存有明清房屋l70栋,其中重点保护的有22栋,古石板路总长7375米,古巷43条,古门楼23个,古井36眼,古桥9座,古牌匾2 5块,历史标语23条,千年古树46棵,古城墙一座,长1490米,护城河一条,长1631.60米。
走进古村,墨庄书香四溢,古樟、古宅比比皆是,一条条蜿蜒曲折的古巷牵引你想象昔日古镇的繁华。作为天宝古村文化遗产主体的传统民居,是赣西北古

镇村落文化的一个奇异的瑰宝。每一幢古宅,雕栋刻石,花门花窗,雕花石柱石墩,俯拾即是。它凝聚着古人的建筑智慧,其建筑技艺之高超,规划布局之巧妙,现代的能工巧匠也不得不对之叹为观止。
现天宝古村凭借其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厚重的人文历史,以年代久远、规模宏大、集中程度较高、遗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为依托,已被江西省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和省级环境优美乡镇。
天宝古村有着厚重的人文历史景观,自然环境优美,古迹星罗棋布,红、古、绿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向往的游览胜地。
【古村口井】六门十三第48条巷48口井

1、六门: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小西门、拱秀门。
2、十三第:进士第,观察第,义士第,大夫第,登科第,秋台第,鸿胪第,郎官第,资政第,翰林第,文林第,英武第,通奉第。
48条巷:纪公巷,遂茂茂,四公巷,均记巷,善公巷,双峰彩巷,上屋巷,宁公巷,官仓角巷,仓背巷,元丰巷,仁公巷,猪婆巷,郎官第巷,质公巷,徐家屋巷,观察第巷,进士第巷,南轩巷,义士第巷,全笃公巷,资政第巷,毛家屋巷,辉公巷,阶下巷,罗家巷,当铺巷,拆衣巷,牛角湾巷,启公巷,恭公巷,杰仲巷,文林第巷,三公巷,亦兴公巷,如三公巷,官厅巷,塘塍巷,拱秀门巷,齐昌公巷,毓兰巷,天定公巷,茆湘公巷,东门巷,文馆巷,翰林第巷,篱门里巷,五神庙巷。
48口井:柏树下井,仙人石井,天宝公井,玉泉街井,四公井,善公井,观察第井,士道公井,拥公井,官仓角井,四芳公井,铁包门井,罗家上井,罗家巷井,阶下井,辉公井,仓背井,郎官第井,全笃公井,质公井,华公井,文奇公井,五里公井,织女庵井(2口),司前井,三公井,当里井,圈门边井,岳公井,篱门里井,桂亭公井,松仲公井,文馆井,齐昌公井,大屋里井,真可公井,观前井,英武第井,九子樟井,恕愈井,葵公井,通奉第井,鲁斋公井,石门楼井(2口),五云观井(2口)。
【有关诗句】村内八景:
1、文溪玉带:
曲水成文字,南门束带宽。檐如衣楚楚,铿尔玉珊珊。
东析两行树,西争三叠滩。中流无出没,烟雾不能看。
2、宜阳彩虹:
绝似桃源口,桑林犬吠中。村庄红树雨,桥渡碧天虹。
亭上客当憩,沙边鱼忽通。至今留短钩,买酒过梅公。
3、淡田围竹:
老农无肉食,田以淡名闻。修竹堤千个,平畴并半分。
非关私涛雨,所志直凌云。三月秧歌候,莺啼唤此君。
4、汴河采莲:
闻昔官人住,开河数里长。楼台犹倒影,花水剩残香。
临岸堪垂暮,游筵不受航。秋风谁来采,鸣凤小山房。
5、六门晨鼓:
天下神皆梦,门门击鼓声。龙涎烧永夕,鸟噪断残更。
一族如分社,千家似画城。石料农事祷,十雨五风情。
6、三街夜市:
入夜三街市,因人就近宜。卖饧敲筑过,沽酒卸帘知。
邂逅相逢客,喧哗半闹儿。惟遗深曲巷,踏月二更时。
7、南塘钓月:
可是五桥处,南塘烟火秋。常来明月下,独钓小窗头。
花影宜开镜,风波误上钩。持杆归唱晚,惊起隔溪鸥。
8、北楼望烟:
北楼山顶望,绿树绕人烟。上下分三会,东西合一川。
红光灯火市,青云牧樵天。愿得如宗烟,还从画里传。
外八景:
1、古寨旗尖:
绝壁古阳寨,当年屯义务。柱旗千里望,保障万家春。
断镞樵常拾,长苑虎不惊。势从天半下,迈递聚烟平。
2、仙人履足:
仙贯穿芒履,红尘到处过。好名知更甚,留迹意如何。
花草埋不没,风箱经几磨。西归岩石畔,渺渺大江波。
3、云观飞钟:
钟自飞来古,五云仙观旁。编号铸唐代,刘姓募钊朗。
悬在此山寂,叩之真韵长。少霞应梦醒,题罢墨痕香。
4、花庄聚泊:
楮货行天下,黄花一水湄。平头真小者,喉下最宜之。
邻舍通渔火,荒村挂酒旗。明朝同晓发,残月爱秋时。
5、司马书台:
龚瑞读书处,台废草凄凄。画壁岩前石,观兰竹里溪。
前朝失踪迹,斯道绝攀蹬。愿得同侪者,山庵夙再楼。
6、老姑石屋:
山寺孤峰立,仙姑老独安。白沙通曲径,翠竹到脊峦。
顽石堪为屋,香花不设坛。栽桑东海去,万古闭高寒。
7、文塔三峰:
平地成峰势,巍峨塔并三。乡同分上下,山缺补东南。
自是人才产,何须佛子参。隔溪推第一,登眺倚层岚。
8、观澜二水:
书堂自明建,林木上凌霄。夹镜东西水,翔虹上下桥。
浅水穷夏涨,暴气落春潮。谁是讳公比,词源总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