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隅国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大隅国

大隅国(おおすみ)(Oosumi):日本古代的令制国之一,属西海道,俗称隅州,石高约17.5万石(庆长时)。现在之鹿儿岛县东部。和铜六年(713)拥日向国肝杯、赠於、大隈、姶罗四郡为一国。天长元年(824)并合多襼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後并入鹿儿岛县。

特点:农业比较欠发达产量不高。

分郡:菱苅、桑原、囎唹、大隅、姶罗、肝属、驭谟、熊毛

主要特产名物:杉、马、龙门司烧、铁炮、烧酒

代表风土:隼人冢、鹿儿岛神宫、米山药师、种子岛、白银坂、日当山、安乐温泉、佐多角

大隅国
大隅国

主要势力:肝付氏

梗概:[1]以大隅半岛为中心的西海道之国。横跨大隅半岛一直到锦江湾,南方海上还有种子岛、屋久岛、奄美诸岛等岛屿。由北至东通过雾岛火山群与日向国接壤,西方乌帽子岳是与萨摩国的分界。古代被称为熊袭国,有隼人族及熊袭族世代居于此地。后熊袭国分成了大隅和日向。领土内多山地,北方有着雾岛火山群,半岛中央部分是高隅山地,半岛突出部是肝属山地。平原地区只有天降川流域的国分地区及面向志布志湾的肝属平原。由于本地的火山性土壤,农业生产力不高。

由于处于九州的最南端位置,几乎不用担心来自于南方的威胁,而与西方和北方的交界处也主要以山地地形为主,比较利于国内防御。但与萨摩国隔着锦江湾相望,中间又夹着樱岛,所以可能遭到来自水路的威胁。

自南北朝时代开始,岛津氏一直统治着两国,需要注意的地域只有都城盆地的平原地区及志布志湾沿岸的日向国,但由于国力不够发达且距离中央政界遥远,对中央政权不会产生什么大的影响。进入室町时代后,岛津氏逐渐降服了当地大部分豪族,但后来肝付及蒲生等豪族的动向并不稳定。后由于守护岛津家的内纷,实力被削弱,大隅半岛的实际支配者便成了肝付氏。随着岛津家分裂的局面逐渐被岛津忠良和贵久收拾,便开始着手平定萨摩、大隅和日向三国。

1543年,铁炮自西洋传来,这种新兵器很快早九州诸大名家传开。早在1549年便被应用于实战。在之后的五年即1554年,岛津氏将铁炮集中使用,很快就在平定北萨摩的战斗中取得了胜利。同年,为了扩大实力并消除后顾之忧,岛津忠良将女儿嫁于肝付兼续并与之结盟。后岛津家迅速平定了北萨摩。随着岛津势力的扩大,肝付兼续便联合日向的伊东氏于岛津家对抗,给岛津家带来的巨大威胁。1571年,肝付兼续率领大隅诸豪族们从海陆奇袭岛津领的鹿儿岛,给岛津家惊出一身冷汗。但次年岛津军便在木崎原之战中大败具有优势兵力的伊东军,伊东家一蹶不振。而且大隅及肝付兼续被萨摩和日向的岛津势力所包围,不得不于1574年投降到岛津家的军门之下。大隅最终处于了岛津氏的通知之下,而岛津氏在支配了萨摩、日向和大隅三国后,开始了九洲制霸的征程。在耳川合战和冲田啜之战后分别击败了大友及龙造寺军后,岛津氏几乎席卷了整个九州。但大友宗麟上洛邀请已经掌握了中央政权的丰臣秀吉出兵九州。而秀吉在1587年发动25万大军征讨九州。岛津氏最终还是投降于秀吉政权下,保持了萨摩、大隅及日向一部分的领地。关原之战后,岛津氏巧妙地保住了原有的领地,一直存续到了幕末。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