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桥镇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市吴桥镇
吴桥镇,位于扬州市东南部,占地56平方公里,人口5.2万,辖15个村,2个社区。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叶飞、姬鹏飞、惠浴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在这里运筹帷幄,以此为桥头阵地,开辟了苏北抗日根据地。并在这里先后成立了中共苏北特委、中共江都县工作委员会,抗日军政学校、江都民众抗日自卫委员会、江都县民众抗日自卫总团、苏北宪政促进会。故有“抗日桥头堡”、“苏中小延安”之称。
相传吴桥为吴氏、李氏、陆氏等三大家族聚居,大都以种田为生。因交通受困,需要建桥、造桥,李氏、陆氏因无钱建桥,于是吴氏家族独资承担费用,因此定为吴家桥。解放后简称吴桥。镇人民政府驻吴桥通扬北路。东邻郭村镇,南至大桥镇,西南与浦头镇交界,西为白塔河,北依老通扬运河。辖小荡、李桥、红河、金阳、进化、世元、小袁、陆庙、长庄、高扬、季刘、万寿、王河、五庄、宝塔15个行政村和西桥、谢桥2个社区。1949年7月7日为吴桥区,宜陵区划出五和乡和白塔乡的四个村归吴桥区管辖,大桥区也划出谢桥建民、进化二个乡归吴桥区管辖,而吴桥区则划出靳桥、鲍徐、秦堡、二寿、西汪、孙堡、大王七个乡为泰州市管辖。1952年9月11日吴桥区五河、谢桥二乡归宜陵区管辖,1954年谢桥乡划为吴桥区管辖,1958年初撤区建乡,9月19日成立吴桥公社,1959年8月中旬吴桥公社划分为吴桥、二姜两公社,1962年吴桥公社隶属大桥区,6月16日分出谢桥公社,2000年4月27日谢桥与吴桥合并为新吴桥镇。
历史上的吴桥人文荟萃。东晋时谢安在此筑芙蓉别墅;唐顾况造访白塔寺,写下《酬扬州白塔寺永上人》一诗;清初著名学者宗元鼎吟诗著术,筑草堂,栽梅花,植玫瑰,种杨柳;《桃花扇》作者孔尚住三次过访宗元鼎;刑部尚书王士祯专程拜访并赠“天府名元”一匾。
近几年来,老区吴桥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集镇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吴桥的工业结构比较完善,已基本形成了机械、化工、服装、制鞋、包装、五金、纺织等产业优势。镇工业园区是扬州市命名的“扬州重点乡镇企业工业园区”,已入园企业30多家,各项基础设施完善。中国葛洲坝集团、上海博立尔公司等一批国有、民营大企业纷纷在此投资兴业。正在建设中的15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也将为中小客商的发展提供腾飞的平台。
吴桥的农业久负盛名,这里不仅有面积逾万亩的国家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也有国家有机食品(“爽香”牌玫瑰花茶)生产基地—玫瑰科技示范园;是江苏省沿江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也是全省较大的优质无公害啤酒大麦及麦芽生产基地之一,无公害“鹅颈白”萝卜生产基地是扬州市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蔬菜产业化建设突飞猛进,规划蔬菜面积10000亩,是扬州市十大蔬菜重点镇。
吴桥的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居环境一流。先后投入近亿元,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拓宽和改造了多条集镇主干道,建成了一批标志性建筑,投入1000多万元的吴桥大道正在建设之中。群众性文化繁荣昌盛,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先后获得“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镇”、“扬州市征兵工作先进镇”等多项荣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今的吴桥充满让人看到了革命老区灿烂光明的明天。一个经济繁荣、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吴桥一定会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