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华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周志华

1.作曲家专业广告、戏剧、电玩、动画配乐及现场演奏、流行音乐唱片作曲,编曲; 800支电视广告作曲; 60部八点档连续剧配乐作曲; 4部日本NHK纪录片作曲; 数十首唱片制作、作曲、编曲

作品

《余霞成绮》

《水云间》

《紫露甘竹》

《遥夜》

《粼粼波中怅》

《魔音扰神》

《卷轴幻境》

《千伏溃》

《横扫混沌》

《九华崩摧》

《降妖谱》

《望海潮》

《月迷踪》

《紫陌桑田》

《幽林蔽日》

《洞天福地》

《紫鸦乌》

《楚天谣》

《星沉碧落》

《金戈画角》

《山镇西犯》

《蜀道通仙》

《渊停岳峙》

2.南京大学副教授男,1973年11月生。分别于1996年6月、1998年6月和2000年12月于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1年1月起留校任教。2002年3月破格晋升副教授,2003年11月被聘任为教授,2004年4月获博士生导师资格。现任 人工智能教研室 主任、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 (LAMDA) 研究组 负责人。南京航天航空大学 兼职教授、澳大利亚 Deakin大学 名誉研究员、复旦大学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学术委员会委员。

目前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模式识别、信息检索、神经计算、进化计算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曾主持或参加过多项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研究工作。发表国际论文 50余篇。现任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副编辑、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ata Warehousing and Mining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软件学报 等刊编委,ACM/Springer Multimedia Systems 等刊客座编辑,以及包括权威刊物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和8种IEEE Transactions在内的二十余家国际刊物的审稿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香港研究资助局、荷兰科学研究基金会 等机构的课题申请评议专家。担任二十余次国际会议顾问委员会或程序委员会委员并多次担任国内会议主席。现任 中国计算机学会 高级会员、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机器学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Rough集与软计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青年科协副会长兼秘书长,IEEE、IEEE计算机协会 会员。

曾获 微软中国研究院 首届“微软学者”奖 (1999)、首届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2001)、 第七届中创软件人才奖 (2002)、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计划 (2002)、第五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003)、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 (2003)、第九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 (2004)、第六届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2004)、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 (2004)等。2003年获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3.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工作经历

周志华教授,江苏常州人,1940年10月生。1962年毕业于苏纵大学化学系。

1990年晋升为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现为物理化学硕士生导师和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导师。

1992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79-1980年在南京大学化学系游效曾院士处进修配位化学一年

1987-1988年在美国普度大学M.J.Weaver教授处进修光谱电化学一年

1991年去日本广岛大学工学部应用化学系合作研究4个月,1999年9月被应邀出席在日本爱知教育大学召开的"面向21世纪亚洲国家理科教育专题研讨会",并做了大会报告。

多年来从事"结构化学"、"化学键"、"物理化学实验"等本科生课程以及"量子化学"、"现代物理方法在化学中的应用"、"现代化学于中学化学"等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科研方面,先后从事"化学键"、"结构与性能关系"、"光谱电化学与电催化"、"功能材料"等方面的研究,主持了部省级研究项目十项。

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著有"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溶解、溶解度及其计算",参与译著高等学校物理化学教学参考书V.弗里德"物理化学"一书,主编了"生活·社会·化学--素质教育读物",获准专利两项。

1978年获江苏省科学大会奖并被评为江苏省先进科技工作者,1989-1991年期间-曾获南京师范大学"优秀著作奖"、"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校首届优秀讲义一等奖。教授的"结构化学"课程1996年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校2类优秀课程。

1994年1月-1999年1月担任化学系系主任。在任职期间于1995年顺利的组织了我系第一个硕士学位点"物理化学"硕士招生工作

1996年成功的组织申报到我系第二、第三个硕士学位点--"应用化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并于1997年招收了第一届研究生。同年还招收了教育硕士研究生。

1995年发起并组织开办了我系第一届化学教育研究生课程班。

1998年配合"化学之友"同志将原内部发行的"化学之友"杂志申报为全国公开发行的"化学教与学"杂志,并担任了第一任杂志社社长。

现任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育专业委员会高师化学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政协委员。

研究方向

物理化学(功能材料),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获奖

获江苏省科学大会奖并被评为江苏省先进科技工作者

获南京师范大学"优秀著作奖"、"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校首届优秀讲义一等奖

教授的"结构化学"课程1996年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校2类优秀课程

4.南京大学教授(图)男,1973年11月生。分别于1996年6月、1998年6月和2000年12月于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1年1月起留校任教。2002年3月破格晋升副教授,2003年11月被聘任为教授,2004年4月获博士生导师资格。现任 人工智能教研室 主任、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 (LAMDA) 研究组 负责人。南京航天航空大学 兼职教授、澳大利亚 Deakin大学 名誉研究员、复旦大学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学术委员会委员。目前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模式识别、信息检索、神经计算、进化计算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曾主持或参加过多项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研究工作。发表国际论文 40余篇。现任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副编辑、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ata Warehousing and Mining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软件学报 等刊编委,ACM/Springer Multimedia Systems 等刊客座编辑,以及包括权威刊物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和8种IEEE Transactions在内的二十余家国际刊物的审稿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香港研究资助局、荷兰科学研究基金会 等机构的课题申请评议专家。曾担任 第7届中国机器学习会议 组织委员会主席、第9届中国机器学习会议 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十余个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现任 中国计算机学会 高级会员、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机器学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Rough集与软计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青年科协副会长兼秘书长,IEEE、IEEE计算机协会 会员。

论文著作

神经计算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Ensembling Local Learners Through Multimodal Perturbation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