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纪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小纪镇

江苏省江都市小纪镇简介

文明、富庶的小纪镇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的东部,因纪念纪姓艄公慈航义渡而得名,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小纪镇区域面积178.23平方千米,总人口99700人,辖37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8.6亿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实现三业总产值122亿元。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96元。综合实力跻身于全国千强镇行列,先后获得国家卫生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镇、环境优美镇等荣誉。

工业

全镇有各类工业企业1791个,其中列统企业63个,全年工业实现产值97.5亿元,全年引进外资到帐406万美元,利用民资12.8亿元;完成项目总投入10.27亿元,实施技改项目52个,工业集中区被江都市确定为“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五大园区之一。

农业

形成了特色蔬菜、特种水产、优质稻米三大农业支柱,蔬菜冷藏加工中心、吴堡罗氏沼虾繁育场顺利建成,工厂化育苗中心顺利动工,高效蔬菜示范园区被省列入百强工程,吴堡虾苗繁育场被确定为国家级繁育场,土地整理、设施栽培、优质稻米被国家列为重点项目,绿化工作被扬州市授予模范镇,仙宝牌罗氏沼虾、芦柴花大米先后获得国家绿色产品和“放心米”标志,全年实现农业产值7.33亿元。

建筑、三产实现建筑业施工产值5.5亿元,附营收入4500万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8亿元。

新农村建设实施了集镇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兴建了鸿田花园、镇南小区住宅工程;相当部分村庄达到村边有林、庭院有花、巷道硬化、环境美化,被扬州市确定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先行示范镇,10月份顺利通过了省环境优美镇达标验收;西贾、纪东、高徐、纪西通过了小康村验收。

社会事业

建成了省级标准化文化中心和标准化广电站,建设了设施一流的老年公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98.7%,城乡低保家庭和五保户达到应保尽保。

党建、精神文明建设:

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群众的能力明显增强。一大批“四有”新型农民正在成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创建、技防镇创建、法制小纪创建工作取得新的成效,被扬州市授予社会治安安全乡镇。

社会事业

近两年,小纪镇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完善集镇配套设施,实施农村碧水工程、通达工程等。全镇饮用自来水普及率达99.3%,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0%,实现了硬化道路村村通,今年为改善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镇党委、政府自我加压,扎实开展国家卫生镇创建活动。创建工作自三月份启动以来,对照考核验收标准,各项工作已全部到位,先后通过了江都市、扬州市爱卫会专家组的考核验收和省爱卫办的调研,和省爱卫会专家组的考核验收。

旅游景点

真如寺及真如广场

2001年,小纪镇党委政府立足于保持和开发水乡古镇历史文化资源,投资500万元兴建的真如广场落成。真如广场占地9500m,以江苏省文物重点保持单位千年古刹真如寺为主体,另有古韵新流雕塑、九龙壁雕塑下沉式舞池等配套建筑物,是该镇在集镇建设中培育“古”这一特色的标志性工程。作为真如广场主体建筑的真如寺,原名真武庙,始建于唐朝,明朝曾两度修葺,是全省现存的少数不多的楠木结构建筑之一。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该镇党委政府先后投资近千万元对真如寺进行了落架大修,重塑了佛像,新建了天王殿、藏经楼以及附属用房。真如寺大雄宝殿匾额为原全国政协副主上、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寺名为镇江金山寺原方丈慈舟亲笔所书,大雄宝殿内楹联则为金山寺住持心澄撰写。

真如寺又名真武庙,始建于唐,重建于明弘治年间,采用宋代建筑风格,由前殿、大殿、藏经楼构成,建筑材料为楠木,是目前国内不多的楠木建筑之一。至1949年仍存一大殿,1982年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90年代中期,镇党委政府筹资600余万,对真武大殿进行了落架大修,2000年,又投入了400余万元,在真武大殿周围兴建了天王殿、藏经楼、廊房等建筑,在寺院东侧又新建了真如广场,使古庙换新颜。真如寺寺庙匾额由镇江金山寺原住持慈舟方丈所题,寺内大雄宝殿匾额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

真如广场因紧傍真如寺而得名,建成于2001年,由东南大学设计,是镇党委政府加快老镇区改造,提升镇区整体建设水平的标志性工程,总面积近6000m2,总投资近300万元,广场设有牌楼、九龙壁、磨子雕塑、水乡歌台等,是镇区居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其中九龙壁和磨子雕塑既代表着小纪镇原两个居委会,也体现了小纪镇人民负重奋进的精神,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搏浪园

搏浪园位于两条主干道——人民路、中兴路的交汇处,是镇中心地带,99年建成,总投资200余万,总面积2500m,以古、绿、水为特色,园内设有绿地、搏浪雕塑、休闲长廊等,是镇党委政府为提升集镇品位融抽象寓具体的力作,园内矗立的搏浪雕塑为纪念纪姓艄公而建,寓示着小纪镇因纪姓艄公慈航义渡而得名的历史。为进一步彰显水乡特色,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又投入600余万元在搏浪园东侧镇区主干河道的两岸建起了石驳岸,并沿河植绿,使古、水、绿有机融合,集镇环境更加协调和谐。

历史人物

徐鼎康(1876—1938),字锡丞,上海市嘉定区嘉定镇人。历任北洋巡警学堂总办、吉林度支使、民政使、安庆道尹、金陵道尹、民国15年任江苏省长,后任江北运河局长(抗战时期运河局设在泰州小纪镇),负责江苏水利二十余年。徐鼎康为官数十年,而囊橐萧然,晚年靠变卖祖传良田、文物度日,清廉一身。民国二十六年抗战争期间,日酋威胁利诱,要他出面维持苏北秩序,被严词拒绝:“坚持抗日,不作汉奸”。居住小纪镇,租借他人房屋,一家数口寄栖于简陋小屋。殁后,家境萧条,由佣者拼凑数百元料理后事。出殡之日,古镇小纪路祭满街。前任省长韩国钧撰写了挽联:“与君在吉在皖在苏皆先后同官、更运工共事近廿年,王贡由来结官绶;如我避地避事避世已流离失所乃泉路相违值重九日,死生从此见交情”。这是一代有作为的爱国省长、有政声、惠德于民的廉政官员。晚年的徐鼎康,以及在治政与水利之余,以诗为娱,与扬州冶春后社诗人凌仁山等有往来。留有《秋根诗抄》、《家庭杂忆》、《秋根词抄》等著作传世。

特色美食

小纪鸭羹汤

小纪鸭羹汤,最初是民间肴馔。小纪地处里下河地区,水产动植物极为丰富,不仅盛产芋头,养鸭也是一门产业。小纪的芋头甜、粘、香,白煮、烩菜均可,荤吃、素吃皆宜。芋头的放置时间长,从秋至春,只要妥善保存,都能保持原味。时到冬日,寻常百姓以芋头丁、肉丁等做汤,再辅以佐料,其味甚鲜。小纪一带饲养的鸭子,大多是在河塘之中觅食天然饵料,自然肉质细嫩鲜美。这些,都为制作鸭羹汤提供了先决的条件。

小纪鸭羹汤的主料是鸭子、芋头。配料有鲜肉、山芋、鸭血、鸭肫、鸭肠。调料有蒜花、香菜、素油、酱油、料酒、味精、食盐等。在制作时,先是做汤煮鸭。汤以山芋丁、肉丁等,烩成肉汤,仅此汤已是鲜羹。待汤成鸭熟以后,取鸭脯、鸭肫肉切块成丁。又取本地良种芋头,切成丁块,大小与鸭丁相同为佳。再将芋头丁下油锅一走,这样作羹汤时就不会粘糊。待一一齐备,将芋丁、鸭丁及鸭血、鸭肫、鸭肠等一同下锅烩制,同时加入各种调料。此时的鸭羹汤营养丰富,清爽可口,味道鲜美,香味扑鼻,皇家的御林宴,也无如此美汤可尝。

小纪熬面

小纪熬面的特点是,色质鲜艳,香气诱人,味道鲜美,酥脆爽口。

小纪熬面的主料是质地较高的水面。配料有猪腰、猪肝、鲜虾、鸡肉、鳝鱼丝、蟹黄,另根据季节配备笋片、小青菜、茭白、菠菜等。调料有盐、味精、胡椒粉、肉骨汤。制作时,先将面条下清水锅煮熟,叉到凉开水里过清。同时,将鸡肉煨熟后撕成鸡丝,猪肝切片,猪腰切花,下油锅片刻捞起。将虾子挤成仁,下油锅即捞起。鳝鱼丝下油锅炸脆,捞起单放。小青菜、菠菜开水烫熟,放置待用。再将处理后的鸡丝、猪肝、猪腰、蟹黄、笋片、茭白等用鸡汤下锅,加盐、味精煮15分钟,制成“高料”。这时,再将面条与高料同放一锅,略煮片刻后分装,盖上脆鳝鱼、小青菜或菠菜,撒点胡椒粉。这样,一碗碗香味撩人、味道鲜美的小纪熬面,就可以供宾客品尝了。

小纪熬面,别有风味,独具浓厚的水乡特色。

山东省海阳市小纪镇

小纪镇
海阳市小纪镇地图

小纪镇位于海阳市西部,面积170.2平方千米。辖76个行政村,5.7万人。镇政府驻小纪村。

概况

镇境西部、北部属丘陵地带,中偏东部为河谷平原。土壤以棕壤为主、潮土次之。耕地12.70万亩。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和水果等, 足海阳市果品上产区之一。现有果园面积2.6万亩,主要果业品种有红富士、噶啦、爱梨、丰水梨、红巨桃、大小樱桃等。银杏种植面积8000亩,年产银杏2万公斤,有50年以卜银杏大树300多株,其中200年生以上大树120多株,拥有“胶东银杏第一镇”之美誉,有银杏茶厂一座,生产的辛氏银杏茶产销省内外,年产量达5000公斤以上。畜牧养殖业比较发达,黄牛年存养量近万头,是海阳市黄牛出口基地;牛猪年存量4万头,獭兔年存养量6800只,拥有占地30亩的全省最大的獭兔养殖基地。区内现有企业20家,主要从事蔬菜、果品加上、水产品加工及机械制造、石材、皮鞋、布鞋、塑料鞋、服装、毛衫加工,其中农产品加下企业12家,年可加工草莓、菠菜、蒜苔等3.5万吨以上。2004年,经济总收入为9亿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04亿元。

境内有文化站、广播站、敬老院等文化、福利设施,有医院2所。有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军区授予的“五虎村”。有榆山大会战遗址。青岛一石岛公路过境。

区位优势该区域资源丰富,是海阳市果品蔬菜主产区之一,果业比较发达,现有果园面积1.5万亩,主要品种有红富士、噶啦、爱宕梨、丰水梨、红巨桃、大小樱桃等。其中,爱宕梨被称为“亚洲梨王”,平均单果重450克以上,总面积3000亩,年产900万公斤;红巨桃填补省内空白,总面积500亩。银杏种植面积5000亩,年产银杏1万公斤,现有50年生银杏大树300多株,其中300年生以上大树120多株,拥有“胶东银杏第一镇”美誉,现有银杏叶茶厂一个,生产的辛氏牌银杏茶畅销省内外,年产量5000公斤。

经济发展畜牧养殖业比较发达,黄牛年存养量近万头,是海阳市黄牛出口基地;生猪年存量3万头;獭兔年存养量6000只,拥有占地30亩的全省最大的獭兔养殖基地。

该区域工业比较发达,有大小企业20余家。主要有永峰食品有限公司、鲁丰食品有限公司、海阳市静电设备有限公司、烟台市永兴鞋业公司、海阳方正石材厂、海阳市星光皮鞋厂。主要产品有静电粉沫挤出设备系列、布鞋、布胶鞋、舞蹈鞋、淑女鞋、童鞋、硫化胶鞋等各种鞋类,各类天然大理石、水磨石、皮鞋等近百个品种。年生产静电粉沫设备100余台套,布面鞋系列220万双,“石榴红”板材10万平方米。产品俏销胶东半岛,远销浙江、上海、蒙古、新疆等地。

目前,全镇经济发展较快,初步形成“企业带基地、基地联农户、农户靠科技”的农副产品加工经济发展新格局,2002年,全镇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6.93亿元,完成项目投入4000万元,完成财政收入5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00元。

自然资源该区域矿藏丰富,所探明的储量丰富的钠长石属于稀有矿藏,目前,全镇已有5家企业从事开采加工。

地名由来

明洪武四年,肖敏之,纪悦信从山西省蒲县迁此建村,连二氏之姓,命名肖纪村,后演变成小纪。[1]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

总人口

25208

12759

12449

家庭户户数

9528

家庭户总人口(总)

24367

家庭户男

12236

家庭户女

12131

0-14岁(总)

4075

0-14岁男

2098

0-14岁女

1977

15-64岁(总)

18241

15-64岁男

9316

15-64岁女

8925

65岁及以上(总)

2892

65岁及以上男

1345

65岁及以上女

1547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3604

下辖村

[3]小纪村

五虎岭村

槐树底村

亭儿崖村

笤帚夼村

纪家店村

北斗山村

东梨园村

石马疃头村

榆疃庄村

后沙埠前村

前沙埠前村

西宅子头村

老古山村

钓泮村

陈家疃村

秀家疃村

新庄头村

凤凰村

小刁家村

大刁家村

下碾头村

西口村

北三官村

大夫疃村

山水夼村

瓦塘埠村

南台村

西三官村

南埠村

东三官村

西苇园头村

东苇园头村

北索格庄村

西索格庄村

东索格庄村

西野口村

东野口村

山汪家村

泉水头村

东土堆头村

驹凤头村

鲁家沟村

南洪沟村

夏泽村

子推后村

李家疃村

荷叶山后村

下虎龙头村

苗家沟村

望宿村

鲁疃村

古家夼村

夹格庄村

上虎龙头村

西金碃村

大金碃村

黄崖村

大孟格庄村

牛根树村

南孟格庄村

佘格庄村

大杨格庄村

小杨格庄村

桑梓口村

书院村

辛家夼村

大泊子村

前泊子村

后河山村

中山夼村

安夼村

西董格庄村

东董格庄村

司马官庄村

崖后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