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五位
【小乘五位】 [出天台四教仪] 一资粮位资粮位者。如人远行。必遍粮以为路资也。其位有三。一五停心。二别相念。三总相念。若欲出于三界。必以此三种观法而为资粮也。(五停心者。一多贪众生不净观。二多嗔众生慈悲观。三多散众生数息观。四愚痴众生因缘观。五多障众生念佛观。别相念总相念者。谓四念处。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三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若各观察。则名别相念。若总观察。则名总想念。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二加行位加行位者。其位有四。一暖位。(如木钻火。未见火出。先得暖相。以喻加行位人。未见智火。已得暖相。)二顶位。(观行转明。如登山顶。悉皆明了。)三忍位。(忍即忍可之义。谓于苦集灭道四谛之法。忍可而乐修也。)四世第一位。(于理虽未能证。而于世间最胜。)谓此四位加功用行。取证道果也。三见道位见道位者。即声闻初果也。谓断三界见惑。而见真空之理。故名见道也。(初果。即须陀洹也。)四修道位修道位者。谓修四谛道法。断欲界思惑。而证第二第三果。故名修道也。(第二果。即斯陀含。第三果。即阿那含也。)五无学位无学位者。即声闻第四果阿罗汉也。此位断三界见思惑尽。真理究竟。无法可学。故名无学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又云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