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局制度
定义货币局制度是指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本国货币与某一外国货币可兑换货币保持固定的交换率,并且对本国货币的发行作特殊限制以保证履行这一法定义务的汇率制度。
解释货币局制度是一种特殊的固定汇率制。通常要求在货币发行必须以一定的(通常是100%)外国货币作为准备金,并且要求在货币流通中始终满足这一准备金的要求。这一制度中的货币当局被称为货币局(不是中央银行)。
货币局制与普通汇率制的区别第一,货币局制对汇率是水平作了严格的法律规定。
第二,货币局制对储备货币的创造来源也作了严格的法律界限,货币局只有在拥有外国货币作为后备时才可以发行货币,这一规则也可称为“后备规则”(backing rule)。
第三,货币局制隐含着一个重要特征,即它对货币局为财政赤字提供融资作了严格的限制。
地位货币局制度与中央银行制度(central banking)和自由银行体制(free banking)被称为20世纪三大主导货币体系。
优点第一,管理与操作非常简便。
第二,赋予了货币政策高度可信性。
缺点第一,名义汇率僵硬。
第二,金融系统脆弱。
实施的原因及采用的国家和地区建立这种货币制度的国家或地区,一般不具有独立建立自己货币制度的政治经济实力,将外部均衡目标摆在突出重要地位的小型开放经济。(注:实施货币局制度,也就意味着失去了独立实行货币政策的主动权)。
目前,实行货币局制度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中国香港特区、阿根廷、波黑、文莱、保加利亚、爱沙尼亚、立陶宛和吉布提。